AI导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海南自由贸易港临时进口少量特医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的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相关改革政策正式落地,将满足患者临床营养需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12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海南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海南自由贸易港临时进口少量特医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的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这是支持海南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又一关键举措,标志着相关改革政策正式落地。

暂行规定实施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可临时进口境外合法上市的少量罕见病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少量特定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适量保健食品。这将满足罕见病患者、特定疾病患者的临床营养需求,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激励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创新。

此前,中央及国家部委政策已明确,要求全面落实完善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政策,扩大境外进口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医疗器械范围,有条件允许先行区进口使用境外上市但境内未上市的特医食品等。

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相关决定,允许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临时进口境外合法上市的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期限为五年。这一调整旨在推动政策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充分发挥政策效用。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表示,该政策的落地改革意义重大,打破了海外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制度限制。海南先行先试的行动和成功经验,将为保健食品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和动能。然而,他也指出,该政策对市场端的影响有限,当前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或自行到境外购买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的现象普遍,且难以改变。

同时,王大宏强调,当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蓝帽子’失速、跨境电商产品失控等问题,给国内监管带来巨大挑战。监管的顶层设计不完善,导致无人主动发起监管行动。在经济下滑背景下,监管部门支持创新的动力不足,需调整监管范式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解决潜在问题。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报道。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