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2024年行情收官,银行板块表现抢眼,40只个股涨幅超10%,高股息策略持续受到市场关注,成为资金优选。展望2025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高股息个股行情仍有支撑。

A股2024年行情已圆满落幕。据统计,今年42只A股银行股中,40只个股涨幅突破10%大关。其中,27只个股更是实现了超过30%的涨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1只银行股的年内累计涨幅更是超过了50%。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抢眼,银行板块指数累计涨幅高达37%,远超大盘表现。期间,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个股盘中一度涨停,四大行等多只银行股股价在2024年更是屡创新高。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随着宏观环境及企业盈利预测的不断调整,高股息策略持续受到市场关注。银行股凭借其较高的股息率及极低的估值,成为资金的优选。预计2025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对高股息个股的行情将起到支撑作用。

银行股大放异彩,低估值高股息策略受追捧

2024年,银行股迎来了大涨行情,不仅实现了绝对收益,还获得了超额收益。据统计,今年42只A股银行股中,仅兰州银行微跌1%左右,其余41只个股中,有40只银行股累计涨幅超过10%。

具体来看,上海银行以68.98%的涨幅领跑,沪农商行紧随其后,年内累计上涨62.52%。成都银行、浦发银行等也均实现了超过61%的涨幅。此外,六大行的涨幅也位居前列,农业银行涨幅超过54%,工商银行涨幅逾52%,中国银行涨幅为45.24%,建设银行涨幅为42.43%,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涨幅分别为42.16%和37.55%。

万联证券研究所郭懿指出,自2023年末以来,宏观环境及企业盈利预测持续调整,高股息策略备受市场瞩目。其中,长端利率的下行是推动高股息资产价格表现的重要因素。银行股较高的股息率及极低的估值吸引了大量资金,叠加市场防御需求的上升,共同推动了银行板块的市场表现。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表示,银行估值的提升离不开经济预期及业绩的改善。2024年银行股大涨的原因包括资金驱动、保险资金对高股息标的的偏好提升、化债政策或缓解城投敞口偏高省份的财政压力以及复苏前夕市场拿回核心资产、布局绩优标的。

此外,被动指数型基金也增加了对银行股的配置。从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包含的银行股及其权重来看,大行及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在沪深300和上证50中的权重均较高。随着ETF基金的扩容,2024年被动指数型基金持仓银行股的比例有所提升,三季度持仓比例为8.55%,较2023年末提升2.77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表示,12月银行板块走势良好,除高频资金显示的增量资金外,临近银行中期分红季,绝对收益资金存在配置需求,相对收益资金则存在调整行业结构需求,共同加大了对银行板块的配置力度。当前经济、政策、资金面的合力共同指向了银行板块的高确定性收益,预计估值继续上行将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多因素驱动,四大行等股价屡创新高

2024年,多只银行股股价创历史新高。龙年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收涨1.56%,银行板块也迎来开门红。2月19日收盘时,中国银行大涨4.64%,领涨银行股。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超过3%,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盘中最高价更是创出阶段性新高。

2月21日,在资金大幅买入的推动下,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盘中最高价再次创下新高,平安银行更是涨停。年中时,6月27日,大盘承压下,银行板块逆势走强,工商银行、渝农商行、交通银行等多股盘中最高价均再创年内新高。临近年底,银行股再次迎来一波走高,12月24日,四大行股价创历史新高。2024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农业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盘中均创历史新高。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股大幅上涨,多只银行股甚至创下历史新高,这与银行股低估值、高股息率的特点密切相关。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市场风格转向利好低估值高分红的股票,而银行股无疑是高股息率的代表。

9月24日,央行表态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非银机构获取高等级流动性资产后可作为质押物融入资金入市。银行股的低估值和高股息成为非银机构的首选,9月24日央行表态后,银行板块当日即上涨近4%。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对破净股的市值管理提出了要求。

杨德龙表示,新出台的市值管理办法对破净股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六种方式提高市值表现。而银行股多数是破净股,且破净比例较高,因此提升空间较大。此外,一些大股东增持也是推动银行股走强的原因之一。

展望2025:高股息个股行情仍有支撑

展望2025年,郭懿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下,市场利率或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这将对高股息个股的行情起到支撑作用。叠加新增市场资金,更多来自于被动基金或低波产品,高股息个股仍将是优选。往后看,高股息策略中,分子端的稳定性将成为高股息选股的重点逻辑。

关于盈利的稳定性问题,郭懿指出,短期看当前银行利润增速边际走弱概率不高;长周期角度看,银行业整体的利润增长或已进入底部区间,盈利的稳定性将逐步体现。

杨德龙表示,预计2025年随着市场行情的进一步深化,市场风格将更加多元化,价值投资者和题材性投资者都将获得较好的赚钱效应。

此外,郭懿还指出,从分红角度看,分红率的提升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然而,由于银行本身商业模式的限制,净利润除了分红外,留存收益部分作为重要的资本内源补充,需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的要求,推动未来业务和规模的扩张。综合考虑银行股当前的股息率及估值水平,郭懿认为,短期板块防御属性仍然较为明显。2025年,随着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逐步回暖以及信用风险的改善,配置上应优选零售金融占比更高的公司。

刘呈祥认为,从当前形势来看,2024年下半年银行业绩总体筑底企稳,预计2025年或迎来向上的拐点。再加上增量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降准等动作释放流动性,银行板块行情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表示,自2008年以来,银行板块经历了四次风格切换。从历史复盘看后续行情,2025年行情的演绎可参考2013年、2019年或2023年。结论是上半年应关注高股息策略,下半年则需关注政策动向。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