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民政部新政策:优化社会救助体系
AI导读:
2024年末,民政部宣布将于2025年推出新政策,旨在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推动发展型救助措施,如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等。
2024年末,民政部宣布将于2025年推出新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体系。
据新华社12月30日报道,全国民政工作会议透露,2025年将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及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以强化社会救助体系。此举不仅完善了相关法规,还标志着社会救助模式正从单一物质援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型。
2025年,民政部还将研究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包括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等,以推动发展型救助措施。关于低收入人口的界定,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指出,月收入2000元以下为低收入群体。未来,这一标准或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是对低收入困难群体的精准扶持,有助于完善就业救助和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能减轻民众长期生活困苦,助力其在政策支持下走出困境。
目前,低收入人口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六类人群。据央视新闻援引民政部数据,今年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对象达8059万人,占总人口的5.7%。同时,26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提高低保标准。
刘向东预测,随着生活水平提升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2025年低收入群体划定标准将提高,以更准确地识别并保障低收入人群。当前,低收入人口保障主要涉及医疗、教育、住房和服务类救助等方面,但提升收入水平同样关键。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中,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15元,与高收入组差距显著。因此,刘向东强调,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需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就业救助和产业帮扶,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还提到,将持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推进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措施研究,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同时,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切实解决各类临时遇困人员问题。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