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微医控股和讯飞医疗接连宣布上市计划,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政策支持推动AI医疗发展。

  AI医疗领域近期动作频频,两大医疗科技企业接连宣布上市计划。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而就在前一天,12月30日,科大讯飞的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已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业内人士指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仅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更为医疗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成为AI医疗的主要特征。

  微医控股:AI赋能医疗创新

  成立于2004年的微医控股,自2015年起便致力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发展,并成功建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公司通过AI应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治和慢病管理能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微医控股已成为2023年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领域的最大提供商。

  借助AI技术,微医控股已构建起涵盖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健康管理和医疗费用智能控制等多元化业务体系,全面覆盖医疗健康服务的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公司业务主要分为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2024年上半年收入更是达到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来自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近八成。

  微医控股在AI医疗领域拥有行业领先的自研医疗大模型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等应用。自2020年起,公司在天津市率先成立了数字健共体,为健共体内的患者、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基金提供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通过AI赋能的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微医控股成功提升了成本效益和会员忠诚度,推动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招股书显示,AI技术的进步不仅助力微医控股实现了业务目标,还显著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其经调整亏损率由2021年的140.8%降至2023年的27.1%,2024年上半年更是降至7.0%,亏损大幅收窄,接近盈利状态。此次上市,微医控股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拓展和进一步研发。

  讯飞医疗:港股上市加速AI商业化

  作为科大讯飞的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在港股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公司在AI医疗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加速。此次上市,讯飞医疗预计募资净额为5.07亿港元,资金将主要用于讯飞医疗大模型的研发及产品商业化落地。

  讯飞医疗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及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营收稳健增长,毛利水平亦稳步提升。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72亿元、4.72亿元和5.56亿元;毛利分别为1.88亿元、2.3亿元和3.15亿元。

  AI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3年的88亿元增长至2033年的315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3.1%。当前,AI医疗市场火热,国内头部上市公司纷纷在AI赋能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积极布局,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构建智能化产品体系。

  例如,联影医疗近日宣布拟投资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其增资后0.2849%的股权。联影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提供多场景、多疾病、全流程、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的医疗AI企业,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智能诊断辅助等领域。此外,腾讯也联合迈瑞医疗发布了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大模型,该模型可快速总结患者病情,为医生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支持推动AI医疗发展

  AI医疗市场的火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支持。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

  东吴证券认为,AI医疗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AI医疗还能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通过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医疗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问题发生。此外,AI医疗还能为患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