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
AI导读: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两项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未来,买断式逆回购等新工具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加速落实。
央行在2024年12月通过两项工具释放了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总额1.4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分为3个月和6个月两个期限,各7000亿元。此外,央行还进行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达3000亿元。
尽管当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呈现缩量续作,净回笼1.15万亿元,但综合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央行在12月仍净投放中长期资金5500亿元。自四季度以来,央行每月的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总量均超过MLF到期量,确保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展望2025年,专家预计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新工具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央行可能会继续开展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同时MLF续作也将持续缩量。这些新工具不仅丰富了央行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箱,还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和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
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操作作为央行额外投放的中长期资金方式,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逐渐成为常态。与MLF相比,这些新工具在操作期限和利率上更加灵活,既满足了机构跨年资金需求,又减轻了机构负债成本。同时,央行还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维持市场短期流动性。
自10月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持续净买入国债,并开展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实现了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资金面在年末保持宽松态势,银行间隔夜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此次央行开展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将分别于2025年3月下旬和6月下旬到期,有助于熨平跨年、春节假期的资金面波动。同时,专家指出,未来资金面主要风险可能体现在春节现金需求季节性抬升、地方债发行节奏以及央行对债市的干预等方面。
随着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的多样化,未来央行还将继续开展较大规模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逐步替换MLF。此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如互换便利等新的工具将加速落实,以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央行还将更加注重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支持,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