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联储在抗通胀之战后开启宽松之路,但特朗普2.0时代通胀阴霾再现,降息预期急剧降温。同时,中国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在漫长的抗通胀之战初现曙光之际,美联储于2024年9月以5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开启了宽松周期,随后两次会议均维持25个基点的降息步伐。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序幕拉开,通胀阴云再度笼罩,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迅速降温,2025年“降息大年”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

关于2025年美联储的降息次数,点阵图给出的预测是2次,但鉴于通胀的不确定性,点阵图的预测历史并不佳,使得2025年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充满变数。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野村预测2025年美联储仅会在3月降息一次,并存在全年不降息甚至加息的风险。若美联储暂停降息,市场上的鹰派预期或将升温,加息的可能性也将被纳入考量。

随着2025年票委中鹰派成员的增加,美联储的降息路径面临更多挑战。新加入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均持鹰派立场,他们将取代中立立场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和旧金山联储主席玛戴利。

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经济数据将是关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美联储正接近放缓降息的时刻,2025年的任何降息决定都将基于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

美联储的模糊表述意味着,2025年的货币政策充满各种可能性。

此外,备受关注的中性利率也影响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根据美联储点阵图,长期中性利率或在3%左右。尽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已将长期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上调至3%,但苏博文认为中性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难以准确估算,因为中性利率是不可观测的。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略微下调了对2025年降息幅度的预测,但仍预计美联储会适度降息。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估算中性利率和通胀率变得特别困难。

在苏博文看来,美联储目前的货币政策并非非常限制性,股票市场、信贷利差和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同时,人工智能热潮或继续支撑市场。

在美联储宽松预期、经济韧性等因素提振下,美股过去一年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连续两年涨幅超过20%,AI热潮下的科技巨头表现尤为突出。

然而,美股背后并非没有隐忧。苏博文表示,美国股市目前的估值相当高,潜在风险包括特朗普政府的激进关税政策和通胀数据复苏导致的美联储强硬立场。

尽管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2025年将继续降息,但降息速度或比之前预期更慢。苏博文提醒,未来前景非常不确定,需要关注美国新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

另一方面,如果人工智能革命在2025年获得更大牵引力,特别是在银行、保险、医药等商业领域的应用,这将支持大规模投资,科技板块有望继续顺风前行。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202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苏博文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两次15个基点的降息,共计下调3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也将至少下调两次。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苏博文认为,如果宽松政策成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投资者情绪会好转,资本会流入。

此外,苏博文强调,相对于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政策杠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刺激内需方面比货币政策有更直接的作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