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工信部许可中国移动对3000MHz以下频段频率资源进行重耕,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提升网络覆盖和通信容量,满足行业应用需求,推动5G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3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已发布公告,正式许可中国移动对3000MHz以下的多个频段频率资源进行重耕,这些频段原本用于2G/3G/4G系统,但经许可后将可同时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

工信部在公告中指出,3000MHz以下的频段频率资源具备电波传播损耗低、信号传输距离远以及网络部署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是国际公众移动通信的主力频段。此次许可中国移动进行频率重耕,不仅有效盘活了存量资源,还有助于提升农村及边远地区的5G网络覆盖和通信容量,更好地满足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行业对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通信需求。这一举措将推动我国5G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在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中,运营商们都在努力提升信号覆盖范围,构建完整的通信网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优质的频谱资源无疑是核心。高频段在无线通信中穿透性较差、覆盖面较小,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来完善网络部署。相比之下,低频段的优势显而易见。

随着三大运营商加快物联网商用步伐,5G技术逐渐成熟,对信号频段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更广覆盖、更强穿透、更低成本的信号频段成为首选,低频信号段更是备受关注。然而,这些低频信号段大多已在2G/3G/4G时代被占用。因此,要将其用于5G网络,就需要对低频网络进行减频退网,重新耕耘这些频段。

通讯行业人士表示,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数据流量需求的增加,GSM网络承载的语音和流量急剧减少。即使没有VoLTE技术,WCDMA也能很好地支持手机语音通话。因此,对2G网络进行清频后,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并不大。运营商们开始着手对2G网络进行减频退网,重新耕耘这些频段,让高价值的“黄金频段”在5G时代发挥更大作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目前拥有多个频段资源,包括900MHz、1700/1800MHz、1900MHz、2000MHz、2300MHz、2600MHz以及4.9GHz等。根据工信部公告,中国移动理论上可以将现有大部分频段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移动的建网成本,使未来5G建设更加高效。

事实上,除了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也早已为此做好准备。中国联通早在2018年就公告推动2G减频退网,并计划于2020年底实现240个本地网2G退网。中国联通在2022年11月获得工信部批准,将904-915/949-960MHz频段(900MHz频段)重耕用于5G系统。中国电信则在2023年8月获得许可,将800MHz频段重耕用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

工信部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向四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许可公众移动通信无线电频率资源带宽1109MHz,其中86.5%可用于5G。中低频段5G频率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工信部表示,2025年将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完善“双千兆”网络发展政策措施,试点部署万兆光网,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450万座以上,并有序推进算力中心建设布局优化,加快网络升级“联算成网”,推动5G演进和6G技术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