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美货币政策走向成焦点
AI导读:
美联储降息预期急剧降温,2025年“降息大年”预期落空。中性利率水平影响货币政策路径,美股市场涨势强劲但存在隐忧。中国计划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在经历旷日持久的抗通胀之战后,2024年9月,美联储以50个基点的降息开启了宽松周期,并在此后的两次会议中分别降息25个基点。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临近,通胀压力再度抬头,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迅速降温,2025年原本期待的“降息大年”愿景破灭。
美联储的点阵图预测2025年将降息两次,但鉴于通胀的不确定性,其货币政策前景依旧扑朔迷离。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表示,野村预测美联储仅会在2025年3月降息一次,并存在全年不降息甚至加息的风险。美联储内部的鹰派势力增强,特别是新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的加入,进一步加剧了降息路径的不确定性。
经济数据在决定未来货币政策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任何降息决定都将基于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此外,中性利率的水平也影响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美联储点阵图显示长期中性利率或在3%左右,但具体数值难以确定。苏博文认为,中性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甚至可能高于3%。
在美联储宽松预期及经济韧性的提振下,过去一年美股市场表现强劲。标普500指数和纳指连续两年涨幅超过20%,科技巨头在AI热潮下更是大放异彩。然而,市场并非没有隐忧,高估值及特朗普政府的激进关税政策都可能成为潜在风险。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25年继续降息,但速度可能慢于预期。
另一方面,中国则计划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苏博文预计,中国将在2025年降息两次,每次15个基点,7天逆回购利率共下调3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也将至少下调两次。同时,中国央行也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苏博文强调,相对于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刺激内需方面作用更为直接。中国计划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并优化支出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