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开展第二次SFISF操作,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流动性
AI导读:
央行近日宣布将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SFISF),预计操作规模不少于500亿元,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升股票市场成交量,引导长期资本入市,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流动性。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简称SFISF)。今年10月18日,央行已实施了首次SFISF操作,截至年末,该操作额度已基本用尽。据最新报道,此次第二次SFISF操作将新增多家证券、基金公司及五家头部保险机构参与,预计操作规模将不少于500亿元。
SFISF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通过提升股票市场成交量,促进市场回暖。此外,它还有助于引导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从而扩大权益投资规模。专家分析指出,央行在盘中宣布此消息,意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看,第二次SFISF操作的互换期限为一年,可视情况展期,面向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进行。互换费率将通过参与机构的招投标确定,即日起接受机构申报。此次操作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更多机构参与,形成了更大的备选机构池。
证监会表示,自首次SFISF操作实施以来,相关机构积极参与,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投资,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有效发挥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目前,第二次SFISF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于今日正式开始操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互换便利进一步放宽范围、扩大规模,将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流动性,支持其发展。特别是央行在盘中宣布此消息,更加明确了提振资本市场、促进其发展的意图。
中国银行研究院杨娟此前指出,SFISF首次操作金额仅占首期额度的10%,说明央行可持续地开展此类操作,以满足证券、基金、保险机构进行股市投资所需的流动性。多位业内专家也表示,SFISF作为针对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旨在提升境内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SFISF允许非银金融机构以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高效利用存量资产的新途径。此外,互换便利工具还提供了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使得金融机构在市场波动时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投资和资产调整。
杨娟建议,短期内,通过SFISF获得的额度将主要用于机构自营业务,但自营业务的持股规模远小于资管业务。因此,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应首先完善资管业务运用SFISF工具的机制,使其尽快发挥带动整体机构投资者的效果。同时,这些机构还应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与运用SFISF的综合融资成本,合理安排SFISF工具的运用节奏。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