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AI导读:
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聚焦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专家学者深入讨论ESG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可行机制,发布多项研究报告。
近日,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盛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该校的中国ESG研究院与工商管理学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了国家标准委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和北京环境社会治理协会(筹)的大力支持。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现实路径与可行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在开幕致辞中指出,ESG不仅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工具,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从理论角度来看,ESG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框架。而在实践层面,ESG正引领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有效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晓亮在发言中强调,企业创造的价值与被市场认可的价值之间往往存在差距,而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进一步指出,企业文化作为尽责管理的产物,是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个人价值的提升虽重要,但真正的价值更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与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德则从ESG的要素逻辑出发,强调了治理因素在ESG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分析指出,企业的ESG表现受到外部环境、内部企业特征及治理因素等多重影响。因此,企业的ESG治理不仅应始于信息披露,更应超越披露,通过正确评估ESG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实现有效披露,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战略远景的ESG理念。未来,企业如何利用ESG理念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表示,ESG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框架,能够前瞻性地评估企业的可持续能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挖掘出与可持续目标相契合的高质量发展和投资机遇。同时,ESG还能激励企业发挥多元价值属性,探索有利于企业、环境、社会和人类共生发展的可持续路径。他强调,未来的ESG实践驱动机制将从合规驱动向价值创造转变,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与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构建更为健全的治理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应深入探讨ESG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披露与投资驱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潘娜副教授发布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2024)》报告。报告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ESG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顶层设计推动城市ESG水平全面提升、因地制宜攻克环境瓶颈、精准施策提升社会公平效能、规范标准赋能治理效能升级、协同联动助推城市群均衡发展的建议。
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伞子瑶也发布了《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2024)》报告。报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ESG整体表现稳步增长,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同时,虽然上市公司对ESG评价已有较高关注度,但对评价系统的指标含义及改进ESG表现的路径尚不清晰。报告建议机构投资者应重点关注ESG表现良好的公司。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图片链接保留未展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