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聚焦科技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导读:
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深入探讨,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发布了《2024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及相关推荐案例和名单。
日前,备受瞩目的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主题定为“科技引领工业向‘新’”。与会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展开深入探讨,解读政策趋势,分析行业动态,并分享实战案例。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文宏在致辞中强调,创新驱动规模化应用对机械工业至关重要。他呼吁重视科技创新,集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他提出要坚持强基础、补短板,统筹推进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指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主动力,新型工业化则是主战场。他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主导地位,科技创新正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产业创新变革。李毅中还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推进自主创新、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等具体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则聚焦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的融合。他认为,人工智能并非简单叠加于传统产业,而是通过算力、算法、数据的持续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他强调,未来产业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架,从产业链体系化、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审视。他提出,大企业应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则应走“专精特新”之路,共同紧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则指出,能源科技创新对能源转型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他强调,新型能源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保障国家安全、引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载体。未来,能源系统产业链将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变为新能源为主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陈学东则深入探讨了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颠覆性技术具有高风险性、变革性等特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模式。他预测,未来产业最有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2024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并揭晓了2024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推荐案例、“国货之光计划”暨“广东知名品牌”名单以及第三届中国工业短视频大赛结果。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