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末,民政部公布2025年将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及核对办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并推动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与产业帮扶,助力低收入群体走出困境。

2024年末,民政部在12月30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透露了2025年的新动向。

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计划于2025年推出低收入人口认定办法及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旨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正逐步由单一物质援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模式转变。

除制度更新外,民政部还将研究制定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推动低收入人口就业救助与产业帮扶,以发展型政策助力低收入群体。月收入2000元以下被界定为低收入群体,这一标准自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后沿用至今,但未来或有所调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新办法的出台将精准扶持低收入困难群体,完善就业救助,弥补社会保障安全网短板。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缓解民众生活焦虑,助力其走出困境。

当前,低收入人口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对象已达8059万人,占总人口的5.7%。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刘向东预测2025年将提高低收入群体划定标准,实现精准保障。

低收入人口保障涵盖医疗、教育、住房、服务救助等方面,但提升收入水平同样关键。2023年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差距显著,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15元。因此,刘向东强调,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应制定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就业救助、产业帮扶力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

全国民政工作会议还强调,要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提升基层救助能力,鼓励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同时,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推进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图片链接保留未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