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两项工具释放中长期流动性1.7万亿元,资金面保持宽松态势。专家预计新工具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央行将持续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MLF也将持续缩量续作。

央行于2024年12月通过两项货币政策工具释放了中长期流动性共计1.7万亿元。具体而言,央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4万亿元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包括3个月和6个月期限各7000亿元。同时,央行还进行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达3000亿元。

尽管当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呈现缩量续作,全月净回笼1.15万亿元,但综合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来看,央行仍实现了5500亿元的中长期资金净投放。自四季度以来,央行每月开展的国债买卖与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总量均超过MLF到期量,确保了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展望未来,专家预计买断式逆回购与国债买卖等新工具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央行或将持续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同时MLF也将持续缩量续作。此外,新设货币政策工具如互换便利等也将加速落实,以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买断式逆回购与国债买卖操作作为央行在2024年下半年新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已有效补充了市场中长期流动性。这些操作不仅期限灵活,而且利率较低,有助于减轻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同时,央行还通过7天期逆回购操作维持市场短期流动性稳定。

自10月以来,央行通过MLF操作净回笼资金,但同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买入国债并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实现了中长期资金的净投放。资金面在年末保持宽松态势,银行间隔夜利率维持在低位,同业存单利率也大幅下降。

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期限设置有助于熨平跨年及春节假期期间的资金面波动。春节前现金投放、缴税等因素通常会导致流动性缺口,但央行通过提前布局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将有效缓解这一压力。未来,资金面主要风险可能包括春节现金需求季节性抬升、地方债发行节奏以及央行对债市预期的干预。

2025年,我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新工具如买断式逆回购和国债买卖等有望进一步发挥作用,以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互换便利等也将继续推进落实,以提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