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联储在抗通胀之战后开启宽松之路,但特朗普2.0时代通胀阴霾再现,降息预期急剧降温。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经济数据将成为关键。中性利率也影响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

在旷日持久的抗通胀之战初见曙光后,2024年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开启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新篇章,随后两次会议均降息25个基点。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临近,通胀阴霾再度笼罩,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急转直下,2025年原本预期的“降息大年”化为泡影。

2025年美联储究竟会降息几次?点阵图给出的预测是2次,但鉴于通胀的不确定性,点阵图的预测能力备受质疑,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此笼罩在重重迷雾之中。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表示,野村预测2025年美联储可能仅在3月降息一次,全年不降息甚至加息的风险同样存在。

随着2025年美联储票委中鹰派成员的增加,未来降息路径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新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均持鹰派立场,将取代中立立场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和旧金山联储主席玛戴利。

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经济数据将是关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美联储正处于或接近放缓降息的时刻,2025年的任何降息决定都将基于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

美联储的表述充满不确定性,意味着2025年货币政策“一切皆有可能”。备受关注的中性利率也影响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根据点阵图,长期中性利率可能在3%左右。尽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已将长期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上调至3%,但苏博文认为,中性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具体数值难以准确估计。

在美联储宽松预期、经济韧性等因素提振下,过去一年美股大幅上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已连续两年涨幅超过20%,AI热潮下的科技巨头表现尤为突出。然而,美股背后并非没有隐忧,估值高、特朗普政府的激进关税政策以及通胀数据复苏等因素都可能对市场造成冲击。

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是影响美股走势的重要因素。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2025年将继续降息,但会更加谨慎,降息速度或放缓。与此同时,中国货币政策也备受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苏博文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两次15个基点的降息,7天逆回购利率共计下调30个基点。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苏博文认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刺激内需方面比货币政策有更直接的作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