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央行近日宣布将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SFISF),新增多家机构参与,预计操作量不少于500亿元。此举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升股票市场成交量,引导长期资本入市。

央行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于近期开展第二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简称SFISF)。此次操作是在今年10月18日首次SFISF操作基础上的延续与扩大,首次操作额度已基本用完,而此次操作将新增多家证券、基金公司及5家头部保险机构,预计操作量不少于500亿元。

SFISF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通过提升股票市场成交量、促进市场回暖,以及引导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进而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央行选择在盘中宣布此消息,意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具体来看,第二次SFISF操作将面向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互换期限为1年,可视情况展期。互换费率将由参与机构通过招投标确定,即日起开始接受机构申报。证监会表示,自首次SFISF操作实施以来,相关机构积极开展互换便利操作,根据市场情况稳步融资、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的基础上,央行和证监会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每批次操作时,将根据意向参与规模筛选出约20家机构参与央行招标操作。目前,第二次SFISF操作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并正式开始操作。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此次互换便利进一步放宽范围、扩大规模,可以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流动性,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特别是央行在盘中宣布此消息,提振资本市场的意图更加明显。中国银行研究院杨娟也表示,SFISF是央行针对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旨在提升境内主要机构投资者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SFISF有利于提升股票市场成交量、促进市场回暖,并引导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入市。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SFISF允许非银金融机构以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为市场提供高效利用存量资产的新途径。

此外,SFISF还提供了额外的流动性支持,使得金融机构在市场波动时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投资和资产调整。尤其是对于资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的保险公司而言,其长期配置的战略定力得到强化,进一步推动了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杨娟建议,短期内通过SFISF获得的额度将主要用于机构自营业务,但自营业务的持股规模远小于资管业务。因此,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应首先完善资管业务运用SFISF工具的机制,使SFISF尽快起到带动整体机构投资者的效果。同时,这些机构还应根据自身的融资需求与运用SFISF的综合融资成本,合理安排SFISF工具的运用节奏。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