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珠海通过《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推动低空经济立法,加快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运输体系,探索低空商业化运营,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城市低空经济立法正逐步“起势”,低空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低空交通已成为综合立体交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然而,由于法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低空新业态在空域申请、航线规划及安全监管等方面仍面临诸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空产业的商业化进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先行城市为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低空经济的地方专项法规,苏州市发布了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珠海也紧随其后,通过了《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

珠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李文基在《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珠海已具备良好的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拥有中国航展和亚洲通用航展平台,以及大量的陆岛运输应用场景需求,同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也有发展低空经济的立法诉求。制定珠海市低空经济领域法规,对于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促进珠海与合作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5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珠海市在2023年底就提出了打造“天空之城”的战略目标,此次《条例》的出台,正是珠海主动探索加速低空商业化运营的积极尝试。

《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建立健全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之间的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稳步推动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飞行规则制定、飞行服务保障等工作。同时,《条例》还提出加快培育“低空+”应用场景,鼓励在符合条件的海岛、医院、学校等区域布设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推动低空物流配送和低空航运物资补给等,助力珠海低空物流业加速发展。

珠海市邮政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动行业新增无人机飞行航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珠海智慧住宅无人机配送快件,为珠海打造“天空之城”贡献力量。此外,《条例》还创新性地对政府职责、基础设施建设、空域协同管理、飞行活动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等上位法尚未作出具体规定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规范,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珠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闫攀宇透露,未来珠海将按照“先货后人”的发展路径,逐步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建立珠海东西部城市通道、海岛通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都市圈低空空中交通走廊。业内人士认为,珠海将支持低空经济产业的各项措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化下来,意味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将有法可依。

与地方积极立法探索形成互动的是,珠海的低空商业运营也在不断打开新空间。今年以来,珠海已完成全国首个客货运一体eVTOL运营基地以及全国首个海岛eVTOL运营基地建设,成功开通全国首条海岛无人机邮路,实现海岛医疗应急物资、邮政包裹等货物的常态化配送。目前,珠海正在探索外卖配送、海岛低空文旅等客货运输商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构建覆盖整个海岛的低空物流载人网络体系。

从“硬基础”到“软服务”再到政策立法,珠海用一年的时间打通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接下来,珠海将重点探索如何将政策空间转化为发展新路径,如何搭建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各运营主体如何在兼顾安全的同时提升效益等问题。同时,珠海还将继续探索新领域、新问题,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广东低空经济“三足鼎立”格局看,珠海作为广东低空经济的“第三极”,依托中航通飞公司落地,并在高新区聚集了多家低空经济产业上下游企业。截至2024年10月,珠海拥有航空及配套企业73家,2023年实现产值155.64亿元,增速达27.6%,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海岛应用场景的落地,正是低空交通运输降本、提质、增效的现实写照,将有力推动打开未来低空城市应用场景的新局面。

不过,当前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政策、安全监管、产业生态、市场等问题和挑战。受访企业表示,珠海是国有资本较早进入低空经济领域的城市,希望能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或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加大“低空+公共服务”力度,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