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中美货币政策走向引关注
AI导读:
美联储降息预期急剧降温,2025年“降息大年”预期破灭。中美两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对美联储未来降息路径持谨慎态度,同时中国或将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
在经历长时间的抗通胀斗争后,2024年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标志着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随后两次会议均降息25个基点。然而,随着特朗普2.0时代的临近,通胀阴影再度笼罩,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急剧下滑,原本期待的2025年“降息大年”愿景破灭。
2025年美联储究竟会降息几次?点阵图给出的预测是两次,但鉴于通胀的不确定性,点阵图的预测历史并不理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此显得扑朔迷离。
野村全球宏观研究主管苏博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野村预测2025年美联储仅在3月降息一次,且存在全年不降息甚至加息的风险。若美联储暂停降息,市场上的鹰派观点可能抬头,预期美联储可能转向加息。
随着2025年美联储决策层中鹰派成员的增多,未来的降息路径增添了更多变数。新加入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和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均倾向于鹰派立场,他们接替了中立的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和旧金山联储主席玛戴利。
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何方,经济数据将成为关键。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坦言,美联储正接近放缓降息的时刻,2025年的降息决策将基于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
美联储的模糊表述意味着2025年的货币政策充满变数,“一切皆有可能”。
备受瞩目的中性利率也左右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路径。根据美联储点阵图,长期中性利率或达3%左右。鲍威尔指出,尽管美联储尚不确定中性利率的确切位置,但已更接近这一目标,大约比之前接近了100个基点。
尽管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已将长期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上调至3%,但苏博文表示,野村认为中性利率可能进一步上升,但难以准确估算,因为中性利率不可观测。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预计美联储2025年会适度降息,但降息幅度有所下调。
里士满联储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中性利率可能高达4%。因此,苏博文认为中性利率可能会上升,甚至超过3%。在他看来,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非非常限制性,金融市场仍显宽松。
在美联储宽松预期和经济韧性的提振下,过去一年美股大幅上涨。截至2024年12月30日,纳指累计上涨29.81%,标普500指数大涨23.84%,道指上涨12.96%。AI热潮下的科技巨头更是表现抢眼,英伟达、博通等股价飙升。
华尔街普遍看好美股后市,但背后存在隐忧。苏博文表示,美国股市目前的估值相当高。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激进、通胀数据复苏或美联储立场强硬等因素都可能打压股市情绪。
美联储货币政策仍是影响美股走势的重要因素。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2025年将继续降息,但会更加谨慎,降息速度或低于预期。苏博文提醒,未来前景非常不确定,需要关注美国新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
另一方面,苏博文认为美国股市也有积极的一面,涨势由大型科技公司主导。如果人工智能革命在2025年获得更大牵引力,特别是在银行、保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这将支持大规模投资。
与此同时,中国政策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202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苏博文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两次15个基点的降息,存款准备金率也将至少下调两次。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苏博文分析称,如果宽松政策成功增加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投资者情绪会好转,资本流入将抵消利率差异。
相对于货币政策,苏博文认为更重要的政策杠杆是扩张性财政政策。2024年12月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