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
AI导读:
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围绕ESG(环境社会治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可行机制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日,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盛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担纲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与工商管理学院携手承办,并荣获国家标准委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和北京环境社会治理协会(筹)的大力支持。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现实路径与可行机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在会上致辞,他强调,ESG不仅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工具,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从理论维度看,ESG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视角,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框架;而在实践层面,ESG则引领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驱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开辟了有效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晓亮指出,企业创造的价值与公众认可的价值间往往存在差距,而信息在这一价值认知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进一步强调,对于企业而言,尽责管理塑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核心要素;而对于个人,虽然自我价值的提升至关重要,但真正的价值更在于对他人价值的正面影响与贡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德则从ESG的要素逻辑出发,特别强调了治理因素在ESG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企业的ESG表现受到外部环境、内部特征及治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企业的ESG治理应从信息披露开始,但不应止步于此,而应深入评估ESG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并实现有效披露。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战略远景的ESG理念,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在ESG治理框架下,企业如何利用ESG理念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表示,ESG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框架,能够前瞻性地评估企业的可持续能力,为企业和投资者揭示与可持续目标相契合的高质量发展与投资机会。同时,ESG还能激发企业发挥多元价值,探索实现企业、环境、社会和人类共生发展的可持续路径。柳学信强调,未来的ESG实践将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创造,这需要完善标准体系与政策,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健全的治理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应关注不同制度环境下ESG披露与投资的驱动机制及其经济影响,深入探讨ESG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以及标准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具体引导。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潘娜副教授发布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2024)》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城市ESG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顶层设计推动城市ESG水平全面提升,因地制宜解决环境瓶颈,精准施策提升社会公平效能,规范标准提升治理效能,协同联动促进城市群均衡发展。
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伞子瑶发布了《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2024)》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ESG整体表现持续增长,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尽管上市公司对ESG评价已有较高关注度,但对评价系统指标的理解及如何提升ESG表现的路径尚不明朗。报告建议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ESG表现优异的公司。(金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