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提出十项具体措施,涉及消费、投资、外贸外资、城乡发展等。提振消费与稳外贸成为重点,同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2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明确,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战略导向,夯实经济基础,加速构建发展动力源,并重点关注工业、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领域,持续激发经济活力。

回顾2024年,广东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99939.18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全年GDP将突破14万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深圳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国平指出,广东经济的稳健增长为全国提供了坚实支撑,特别是制造业的稳定运行,不仅保障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顺畅,还带动了区域和全国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面对2025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挑战,会议部署了十项具体措施,涵盖消费、投资、外贸外资、城乡发展和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以助力广东经济穿越周期,开启新篇章。

在提振消费方面,广东将大力实施专项行动,推进“两新”工作,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将强化重大项目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此外,还将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稳住国际市场份额,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广东庞大的市场人口为消费提供了巨大潜力。四季度以来,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出台,广东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暖趋势。张国平建议,广东应加大对新兴领域消费的扶持,同时注重提升非珠三角地区的消费能力。

投资方面,会议强调要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能源、交通等具有长期盈利能力的项目,将成为民间资本的重要投资领域。广东2024年安排的15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达1万亿元,民间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还首次提及要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解决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

在产业布局方面,广东过去一年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广州开发区12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试产,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多个未来产业。广东还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企业。

2025年,广东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稳外贸方面,广东提出要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加快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同时,将发挥港澳作为贸易桥梁的角色,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张国平认为,广东克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有利条件包括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配套、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科研院所的转化能力以及有力的政策制定和及时出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