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聚焦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AI导读:
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聚焦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会议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讨论ESG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可行机制,提出多项对策建议。
近日,第二届中国ESG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盛大召开,会议主题为“ESG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此次盛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具体由该校的中国ESG研究院和工商管理学院承办,并得到了国家标准委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和北京环境社会治理协会(筹)的大力支持。会上,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ESG(环境社会治理)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王文举在致辞中指出,ESG不仅是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工具,更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理论层面,ESG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分析框架。而在实践层面,ESG则推动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开辟了有效路径。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晓亮在会上强调,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与被社会所认可的价值之间往往存在差异,而信息在这一差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进一步指出,对于企业而言,尽责管理所塑造的独特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对于个人而言,虽然自身价值的提升至关重要,但真正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与贡献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德在发言中则特别强调了治理因素在ESG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企业的ESG表现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内部企业特征及治理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企业的ESG治理应始于信息披露,但绝不能止步于此。关键在于正确评估ESG事项对财务报表的潜在影响,并实现有效披露,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战略远景的ESG理念。在未来,如何利用ESG理念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表示,ESG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框架,能够前瞻性地评估企业的可持续能力,并为企业和投资者挖掘出与可持续目标相契合的高质量发展和投资机遇。同时,ESG还能激励企业发挥多元价值属性,积极探索有利于企业、环境、社会和人类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路径。柳学信还强调,未来的ESG实践驱动机制将从合规驱动逐渐转向价值创造,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与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更为健全的治理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应更加关注不同制度环境下ESG披露与ESG投资的驱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深入探讨ESG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影响以及标准制度对企业行为的具体作用。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潘娜副教授发布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2024)》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当前中国城市在ESG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顶层设计推动城市ESG水平全面提升、因地制宜攻克环境瓶颈、精准施策提升社会公平效能、规范标准赋能治理效能升级以及协同联动助推城市群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此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研究员、工商管理学院讲师伞子瑶也发布了《上市公司ESG评价研究(2024)》报告。该报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ESG整体表现呈稳步增长态势,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同时,虽然上市公司对ESG评价已给予较高关注,但对评价系统的指标含义以及如何改进ESG表现的路径尚不够清晰。报告建议机构投资者应重点关注ESG表现良好的公司,以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金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