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提出十项具体措施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同时加速打造发展动力源,推动工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发展。

12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夯实经济基础,加速打造发展动力源,全面推动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关键领域发展,增强经济动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

回顾2024年,广东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99939.18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全年GDP将突破14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深圳社科院副研究员张国平指出,广东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全国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制造业的稳定运行,对全国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面对2025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挑战,会议提出十项具体措施,涵盖消费、投资、外贸外资、城乡发展、深化改革等多个方面,以穿越经济周期,开启新篇章。

其中,提振消费成为明年首要任务,广东将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激发消费潜力。同时,强化重大项目牵引,拓宽投融资渠道,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广东将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广东拥有1.5亿人口的庞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进入四季度,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出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措施推动经济回暖。张国平建议,广东应加大新兴领域消费扶持,如智能家居等,同时促进非珠三角地区家电、新能源汽车的置换需求。

投资方面,广东将认真落实国家“两重”政策,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能源、交通等长期盈利能力项目将向民间资本开放,成为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力量。

此外,会议还首次提及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从零开始评估各项支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在产业布局方面,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显著成果,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多个未来产业。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张国平认为,广东应加快完善创新平台、人才支撑和产业生态,重视小微企业的创新。广东计划到2025年建成30至50家省中试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传统产业方面,广东的家电、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出口保持领先。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在外贸方面,广东外贸依存度超过60%,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广东将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全力稳住国际市场份额。近期,广东出台二十条措施,聚焦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应加快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从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同时,发挥港澳作为贸易桥梁角色,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探索贸易自由化措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张国平认为,广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产业配套、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科研院所,以及有力的政策制定和及时出台,这些有利条件将帮助广东克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激发企业活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