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生命科学成瓣膜领域收购赢家,国内企业竞争加剧
AI导读:
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今年在瓣膜领域收购了多家企业产品,成为最大赢家。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收购参与竞争,但面临价格战升级。TAVR和二尖瓣修复瓣膜领域成为企业争夺焦点。
2024年,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实力,成功从多家企业中收购了多个心脏瓣膜产品,被誉为“瓣膜之王”,其中不乏中国本土企业的优质产品。心脏瓣膜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尖端技术,其研发难度极大。
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和自主研发等方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然而,今年却出现了新的变化。8月,健适医疗宣布向爱德华生命科学转让海外子公司JC Medical的股权及其持有的J-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的知识产权和商业权益。而早在7月,爱德华生命科学已宣布收购另一瓣膜企业JenaValve。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沛嘉医疗和健适医疗保留了主动脉瓣膜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化开发权益,但将优质产品转让给竞争对手,也反映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求生存而做出的策略调整。爱德华生命科学在医疗器械利润榜单中排名第三,并占据了全球TAVR市场近60%的份额。
心脏瓣膜病是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瓣膜病治疗最具前景的手段。市场预计,到2030年,我国瓣膜介入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元,2023-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5%。过去几年,国内企业加速布局瓣膜市场,通过自主研发和海外收购等方式,推动产品上市。
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整体发展势头放缓,创新投入也受到影响。目前,在瓣膜领域,仍有大量研发产品等待商业化上市。以主动脉瓣膜为例,国内已有超过10款产品获批,既有跨国企业产品,也有本土企业产品。此外,还有多家本土企业不断涌入TAVR赛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TAVR瓣膜价格昂贵,患者整体治疗费用较高,尽管部分城市已将其纳入医保,但患者自付价格仍然较高。业内人士表示,TAVR领域的价格战已初现端倪,二尖瓣修复瓣膜(TEER)领域的竞争也开始升级。二尖瓣介入治疗的潜在适应症人群近350万,是TAVR适应症人群的5倍左右,已成为企业下一个必争之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