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大模型领域遭遇技术停滞、数据枯竭等挑战,为2025年发展定调。视频生成成为竞争焦点,数据问题成制约因素,应用层面公司正告别同质化竞争。展望未来,中国科技公司应用大战蓄势待发。

2024年,大模型领域被焦虑笼罩,技术停滞不前、数据资源枯竭、超级应用缺失,为这一年留下了诸多遗憾,也为2025年的大模型发展奠定了基调。自ChatGPT面世以来,大厂与创业公司已高强度竞争三年,差异化策略逐渐形成,如今业界更多聚焦于变现,期待一个可与移动互联网繁荣相媲美的大模型收获季。

在这场激烈的追逐中,更加适应市场的服务商和产品不断涌现。数据显示,1至9月,国内原生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pp的月活用户规模从3303万增长到7913万。视频领域成为竞争焦点,年初到年末,大厂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字节跳动、生数科技、快手等企业先发制人,全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视频大模型的新动作曝光。腾讯混元大模型也推出了视频生成功能,字节跳动的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则计划于202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服务。

然而,视频生成门槛较高,文生视频的成功率较低,图生视频更为主流。目前,视频生成模型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应用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尽管如此,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AI技术应用于视频制作,如博纳影业与抖音合作推出的AI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以及快手推出的AI奇幻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这些作品在影像品质上已能与专业作品相媲美,显示出AI技术的巨大潜力。

与此同时,数据问题也成为制约大模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文生图、文生文相比,视频生成模型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更多,技术突破难度更大。业界普遍认为,过去30年来互联网上积累的数据将在未来3至5年内被AI耗尽,因此,合成数据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合成数据的准确性和无偏性仍面临挑战,其对于AI模型的影响也尚待观察。

在应用层面,大模型公司正在告别同质化竞争,分散寻找价值洼地。一些初创公司如零一万物、百川智能等,已迅速行动起来,探索AI技术在医疗、电商直播、办公会议等领域的应用。而大厂则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和战略方向,既保持灵活性又增强实力。如阿里旗下的AI应用“通义”被曝将从阿里云分拆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百度则致力于推广智能体作为AI应用的最主流形式。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的加强以及重点场景应用的推广,中国科技公司擅长的应用大战蓄势待发。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大模型领域迎来新突破和变革的一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