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发力后市场,新业务模式引发关注
AI导读:
车企开始进军后市场,推出多项售后新业务,旨在实现车主全生命周期运营和价值最大化。然而,这一模式也引发部分车主质疑。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升温阶段,未来发展走向和潜在机会备受关注。
车企正积极进军后市场,这块曾经被忽视的“蛋糕”如今成为新的争夺焦点。
近期,多家车企纷纷推出针对售后的新业务。问界推出了“驾行安心包”,覆盖维修补偿额和全损换新,适用于全系车型;极氪则推出涵盖小事故和大事故的“事故安心包”服务。这些举措标志着车企开始在售后端发力,通过预付费服务权益,实现车主全生命周期运营,追求价值最大化。
然而,这一模式也引发了部分车主的质疑,认为在购车时已购买车损险,无需再额外花费购买类似服务。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刘一鸣指出,后市场业务已成为汽车业务模式中重要的盈利来源之一,随着单车销售利润下滑,车企自然会在该领域加大投入。
从发展历程来看,国内汽车服务市场早期以汽修厂和汽配城为主。2000年后,合资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经销商成为售后门店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随着造车新势力直营模式的兴起,其业务不断延伸至售后领域,利用政策锁客,重视前后装市场的衔接。
车企推出的售后业务类型多样。小米SU7推出“无忧服务包”,涵盖电池维修、事故救援等9大权益;蔚来推出乐道洗车服务,支持多项服务;小鹏MONA M03开发多款配件衍生品;理想和OPPO联合推出定制版手表,实现无感解锁。传统车企如上汽大众、一汽奥迪等也在积极布局,推出定制中心、改装项目等。
车企的目的是将消费者聚拢在自己的售后维保体系内。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和汽车文化的兴起,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升温阶段。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
政策方面,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推动汽车后市场发展。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此外,《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提出推动汽车换“能”,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然而,汽车后市场行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后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及潜在机会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部分汽服店老板表示,新能源车的三电业务和底盘相关业务较少,对油车业务已感到竞争激烈,新能源业务前景也渺茫。
但和君咨询业务合伙人王高歌认为,车企加入售后业务并非要抢占汽服门店的市场份额,而是共同培养客户群体。同时,车企在很大程度上不会直接做线下门店,前期需要服务商合作,这为门店提供了机会。当一部分售后业务成为快时尚的消费品时,将促进相关品牌开发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