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重组审核问询回复:关键细节披露,配套募资用途明确
AI导读: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迅速回应上交所关于合并重组的审核问询,披露了详尽的回复报告,包括交易目的、整合管控、交易定价等关键细节,并明确了配套募资的具体用途。
本报记者周尚伃
12月30日晚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迅速回应了上交所关于其合并重组的审核问询,披露了详尽的回复报告。报告针对合并重组的交易目的、整合管控、交易定价、投资者权益保护措施以及配套募集资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并揭示了多项关键细节。
值得注意的是,从上交所发出问询函到两家公司公布回复,仅用了4天时间。
国泰君安并购重组项目动态,来源:上交所官网截图
关键细节深度披露
回顾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重组过程,从9月5日两家公司同步发布停牌公告,到12月13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合并重组交易方案,仅用时3个月便完成了公司治理程序。12月23日,合并重组申请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及上交所受理。
关于业务整合问题,两家公司表示,将加速业务整合进程,尽快完成营运整合过渡,并按照监管机构要求推进包括子公司在内的各类牌照整合、业务划分等工作,实现业务与客户的整体迁移合并。目前,双方已建立工作机制,推进业务、客户与员工的衔接安置。
合并后,新公司将继承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全部业务资质和资格,承接双方现有业务,并优化零售、机构、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保障客户权益,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扩大客户规模。同时,新公司将加速营运、系统、财务与合规风控的融合,分步实现客户、业务、系统的平行迁移及整合统一,构建统一管控、垂直管理、分级授权的集团化合规风控管理体系。
此外,合并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保持不变,将选举组成新一届董事会,优化母公司架构设置,明确职责边界,提升管理效率,确保业务与客户平稳衔接。对子公司将根据业务板块、条线进行整体管控,采取有效措施以满足监管机构要求。
从综合实力来看,合并后的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688亿元和188亿元,位居行业前列。领先的资本实力与经营业绩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发挥规模效应,巩固核心竞争优势。
配套募资用途明确
本次合并重组交易将配套募集不超过100亿元资金,用于助力新公司打造一流投行。其中,不超过30亿元将用于国际化业务,不超过30亿元用于交易投资业务,不超过10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建设,剩余部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在回复中,各项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得到进一步明确。国际化业务将加大跨境业务投入,加强跨境金融人才团队建设,提高为全球投资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展业能力。交易投资业务将增加客需业务及做市业务的资金投入,扩大交易规模,提高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数字化转型建设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优化客户终端体验。补充营运资金将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完善人才管理体系,增强流动性储备。
业务与财务基础稳固
针对市场关注的海通证券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问题,两家公司进行了答复。截至2024年9月末,海通证券金融资产整体估值合理,减值计提比例在合理区间内。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系部分金融资产估值下降,但公司已进行合理估值和减值计提,充分暴露相关风险。随着国内政策出台和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以及风险管控的加强,业绩不利因素有望得到改善。
未来,合并后公司将以并表管理为抓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预判预警和应对能力,深化风险数据治理,强化存量风险处置力度。
此外,上交所还对商誉、债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问询。两家公司商誉规模相对较小,偿债能力和担保能力较强,未收到债权人要求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的主张。交易定价方面,选取合理交易均价作为定价基础,公平对待A股与H股股东。
申万宏源研究所非银首席分析师罗钻辉表示,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重组是本轮券商并购周期中的标杆项目,合并后将打造券商新龙头,实现牌照和专业能力的深度互补,实现1+1>2。此次并购是行业首例A+H上市券商的重组,为后续其他上市券商并购提供了宝贵经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