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AI浪潮:热度与不确定性并存
AI导读:
本文回顾了2024年AI领域的热度,包括GDC和WAIC的火爆场面、AI创业者的涌现以及年轻人和学霸的加入。同时,文章也探讨了AI领域的不确定性,包括技术迭代速度放缓、AI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
回顾2024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瞬间发生在3月的GDC(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在徐汇滨江那个占地8.5万平方米的会场,我于下沉美食广场中品尝章鱼小丸子时,偶遇了一位专注于AI应用层投资的投资人。
当时,我因饥饿而走进广场觅食,选择了章鱼小丸子作为午餐。正当我享用美食时,旁边一位穿着短袖的高个子男士突然问我:“你不热吗?”我转头一看,原来他是一位VC投资人,自一年多前起,便全力投入到AI应用层的投资中。他感叹于AI技术的飞速发展,项目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2024年,AI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GDC从滴水湖迁至徐汇滨江,参展商们感受到了规格的大幅提升,展馆内人山人海,记者们抢座难上加难。到了7月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馆更是需要排队入场,人群在炎炎夏日中绕馆数圈,场面堪比过年时的景区。
作为多次参加WAIC的记者,我深刻感受到这一届大会的火爆程度。AI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投资人、创业者、各行各业希望融入AI业务的人士都急切地想要找到新的机遇。
“FOMO”情绪蔓延
在这一年的AI圈中,PMF(ProductMarketFit,产品市场契合度)和FOMO(FearofMissingOut,错失恐惧症)成为两个常被提及的词汇。前者是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寻找成功商业模式的关键词,而后者则反映了整体情绪——无论是创业者、投资者还是大厂,都宁愿投入更多,也不愿错过AI的浪潮。
许多在大厂工作稳定的高管也选择离职创业,投身AI领域。他们表示,创业并非为了金钱,而是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一位从大厂出来的AI应用创业者告诉我,他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仍希望投身AI创业。此外,我还接触到一位AI公司的产品经理,他也计划离职创业,专注于AI应用。
对于从大厂出来创业的现象,阶跃星辰CEO姜大昕的形容令人印象深刻。他此前是微软全球副总裁,表示“这个世界上每天刮很多风,但这个风刮到你家门口,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对于GPT带来的冲击,他感受到了“整个世界在我身边呼啸而过,留下自己在风中凌乱”。对于许多从事AI甚至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者来说,生成式AI和大模型或许就是“吹到家门口的风”,值得他们全力以赴。
在今年的采访中,我明显感受到AI圈的创业者中涌现出更多的年轻人,90后甚至00后开始走到台前。例如,AI圈话题度较高的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和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稚晖君”都是1993年生人。Pika视频生成模型背后站着95后创始人郭文景,他的成功甚至带动了父亲公司股价的连续上涨。波形智能创始人姜昱辰是1998年的博士,公司在年末传出被OPPO收购的消息。在年初,我还采访了AIGC公司Tiamat的创始人青柑,他是一位00后创业者。
这些年轻创始人除了年轻有为外,另一个共同特征是“学霸”,都毕业于名校或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相比,他们更专注于技术而非销售或运营。真格基金合伙人刘元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他表示2024年是真格基金成立的第13年,今年所投资项目的创始人平均年龄是历年中最年轻的,80%都是90后,还有几个是00后。
不确定性中的探索
尽管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次AI浪潮很重要,但到了年底,另一种不确定性和怀疑的情绪也开始蔓延。OpenAI在过年期间发布的Sora曾给所有人带来震撼,但到了年尾,AI圈已经平静了许多。GPT-5的迟迟未出、Sora正式发布后不如预期等因素都让人们对AI的未来产生了疑虑。
在今年的采访中,我询问了许多一线从业者关于AI对行业的影响和未来是否会替代人类的问题。得到的答案都不是简单的肯定。AIGC目前更多的可能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但具体能多大程度提高效率、节省多少成本仍是一个未知数。例如,几位AIGC艺术家表示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在AI界面经过无数次反复对话和重新生成后得到的结果,有时甚至需要生成100次才能得到可用的结果。
在我自己的工作中,我也尝试使用AI来辅助写作。例如将英文片段翻译成中文、让AI帮我生成提纲等。但即便是这种简单的任务也不能完全信任AI的结果。有时候AI会偷懒漏掉一些翻译内容或生成的提纲问题无聊且缺乏价值。
至少在当下,2024年的AI还远远不够智能。行业虽然充满活力和热情,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AGI是否真实存在?还有多久才能实现?现在的机会在哪里?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对于投资人来说也同样如此,他们面临着大模型是否值得投资、今天的AI应用是否真实或只是一场泡沫等课题。
对于财经记者来说,我们的任务是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去探索某一个确定性。虽然答案并非一天就能找到,但我们将继续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