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总结2024年经济发展成绩,提出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明确九项重点任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2024年经济工作,深刻剖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并对2025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为经济形势分析和未来经济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根本遵循。

  2024年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2024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预计经济增长约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我国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就业和物价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前11个月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长6%,外贸出口展现强大韧性。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践再次证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果断部署增量政策,提振社会信心,经济明显回升。

  这些成绩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国内消费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但我国经济基础稳固、优势突出、韧性十足,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通过改革和政策发力,将潜力转化为发展实绩。

  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5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全年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方面,将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规模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重点领域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货币政策方面,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政策“组合拳”将注重稳中求进、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确保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同向发力,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2025年经济工作九项重点任务

  一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未来产业。

  三是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出台更多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改革举措。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严守耕地红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县域经济。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叠加效应,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升优势区域创新能力。

  八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实施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发展普惠养老服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