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AI导读:
广东明确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核心策略,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沈向洋预测,未来通用大模型的数量和占比将逐渐减少,而行业大模型则将不断涌现。这一观点的背景是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热潮正在发生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应用的紧密结合已成为广泛共识。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面临着一道重要的发展命题:如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此,广东在2024年初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主题,进行了系统性布局。过去一年,广东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首位,而“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也连续五年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二。
面向2025年,广东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不仅支撑了广东“制造业当家”战略的实施,也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探索。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催生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强劲动能。广东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目前,广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6万家,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一批批科技领军广东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做出新兴产业的创新示范。例如,佳都科技发布的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在多个应用场景方面达到了全新升级;华为自主研发的“盘古气象大模型”推动了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优必选人形机器人打开了传统制造的想象空间;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在珠海航展上全球公开首飞,加速了低空经济的发展。
然而,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仍有短板需要补齐。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广东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占全国的40%左右,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芯片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90%和80%。面对国际技术封锁,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为此,广东明确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作为核心策略,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广东正搭建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亦是关键环节。广东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近年来,广东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持续增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效应逐渐显现。
受访专家认为,广东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好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未来,广东应更加聚焦关键技术、突出重点领域,努力攻克更多“卡脖子”技术,统筹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