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船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AI导读:
我国造船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技术创新、产能规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船舶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加速、推动智能船舶技术研发应用及提升造船业全链条竞争力等问题进行研讨。
船舶制造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推动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在技术创新与产能规模上取得显著成就。2024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推动船舶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并持续实施智能航运等先导应用试点。本期,我们特邀专家就造船业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国造船业正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从水力木船到巨型邮轮,造船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与效率,还促进了全球贸易与文明交流。现代造船业起源于欧洲,后转移至日本、韩国,最终来到中国。凭借要素成本优势与政策机遇,中国造船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高端装备建造方面,我国已实现突破,船海产品全谱系发展。包括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在内的多种新型船舶已顺利交付使用。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深海勘探平台等大型、复杂、特种船舶领域,我国造船企业也实现了技术突破。同时,我国造船业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上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1.7%。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到2030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将基本建成。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国船舶工业紧跟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为与国际接轨,我国发布了多项标准规范,并在沿海水域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自2010年起,我国开始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有效减少了港口区域的空气污染。同时,我国还积极研发减排技术,自主开发了一批绿色低碳船舶。在绿色燃料的选择上,中期以低碳燃料为过渡,长期则以碳中和、零碳燃料为目标。目前,我国在绿色低碳船舶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积极进展,部分船型已交付使用。
在智能船舶建设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已成为航运业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智能船舶相关规范与指南,并推动了多项智能船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我国在智能机舱、遥控驾驶、自主航行等智能船舶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智能船舶通过人机协同、等效替代等方式,可有效降低船舶航行安全风险,提升水上交通运输效率,并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在造船业产业链布局方面,我国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我国能为造船业提供稳定的钢材供应。同时,在船舶配套行业领域,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能生产各类船用设备。在下游环节,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我国船企通过供应链管理优化、战略合作与多元化供应等举措,提高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也给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为提升本土化配套率,建议进一步完善构建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风险管理,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灵活性,并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经编辑整理)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