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全球竞争力。文章探讨了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挑战、实践案例及未来路径,包括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一战略决策凸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明确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现代化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需依赖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挑战,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哈尔滨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马涛教授指出,这种融合能提升本土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出口,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力,助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
实践中,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研发出长续航、大载荷的无人机,满足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强也提到,当前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心逐渐转移至前端,竞争的体系化和生态化特征日益明显,这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并识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
陈强教授认为,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交流互动渠道不够畅通,物质技术基础亟待夯实,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企业作为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链接者”,其创新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此外,科技创新往往源自高校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存在偏差,需要通过概念验证和中试等才能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的动能。
为突破这些堵点和难点,河南省安阳市采取了“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安阳”的“双中心”模式,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启迪之星副总经理王飞认为,打通这些堵点和难点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可以提升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技术迭代的需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涛教授建议,应从战略规划、制度建设、资源配置和协同机制等方面综合施策,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包括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融合创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集群式创新等。
长三角地区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已在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上迈出大步。成立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制定了《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已占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的四成份额,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也屡创新高。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