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桃李面包财报显示营收下滑,面临价格战和渠道挑战。国际品牌宾堡加码中国市场,扩大产能和经销商规模,同时进军休闲零食赛道。面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巨头需调整战略应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贺泓源北京报道

面包市场增长正面临严峻挑战。桃李面包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为46.47亿元,同比下降8.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5亿元,同比下滑5.28%。在第三季度,公司营收为16.27亿元,同比下滑12.5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下滑13.43%。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23年中国短保面包市场销量前五名的品牌占据了市场总量的48%。其中,桃李面包以3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远超美焙辰、曼可顿、嘉顿和分分鲜等其他竞争对手。尽管桃李面包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巨大。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国际品牌宾堡选择加码中国市场。2023年至2024年期间,宾堡集团累计向中国区增资超过7000万美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宾堡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220亿美元,产品在全球35个国家销售,包括100多个品牌和13000多款产品。宾堡中国总经理张莉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自2006年进入中国以来,宾堡已累计投资4.1亿美元,并在2024年继续对中国增资1700万美元,主要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加产能以及改善员工环境。

2023年我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达到2529亿元。Euromonitor制图

桃李面包的财报还显示,公司遭遇了整体性收缩。从产品分类来看,第三季度,面包和其他产品(如月饼)的营收分别为14.9亿元和1.36亿元,同比下滑11.06%和25.93%。面包主业受到需求疲软、价格战加剧以及商超渠道人流下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月饼则受到节日礼赠需求减弱的影响。

从地区分类来看,桃李面包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的营收均出现下滑。其中,大本营东北市场的拖累尤为明显。此外,桃李面包还面临新工厂产能切换、控返货率而减少网点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为了应对市场挑战,桃李面包正在改变经营策略。公司严控返货率,带来毛利率逆势提升,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3.17%,同比增长0.17个百分点。同时,桃李面包还在配合产能布局持续推进华东、华南招商,寻求与量贩零食、电商及O2O平台的合作,以期稳定产能利用率。

华创证券指出,随着桃李面包佛山、开封、长春工厂和上海研发中心的投产,公司后期的资本性支出有望明显收缩。然而,价格战已经影响到了每一家面包品牌,桃李面包也不例外。有头部面包品牌高管表示,他们也在打价格战,只能依靠新品来提升利润率。

宾堡则选择“逆势”加码中国市场。在扩大产能的背后,宾堡有着订单的支持。然而,该公司也受到行业价格战的影响。为了应对挑战,宾堡正在尽力打开B端市场,肯德基、麦当劳等都是其客户。同时,宾堡还在拓宽零食折扣店、O2O等渠道市场,并扩张经销商规模。

截至10月份,宾堡已有25000多家直接覆盖门店。宾堡中国生意发展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不仅会根据重点省份寻找优质经销商合作,还会与线上渠道分销商合作分销,覆盖全国范围,将产品面向更多消费者。

然而,疲软的面包市场似乎难以满足宾堡在华扩张的雄心。于是,宾堡将希望放到了休闲零食赛道。旗下品牌曼可顿推出了新品“面包脆脆丁”,这是一款“面包丁”零食。宾堡表示,在新品研发中,中国团队具有很大自主权限。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零食市场规模为1.27万亿元,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相比之下,烘焙食品市场的规模较小。尽管零食赛道的竞争看起来更加激烈,但宾堡在“面包丁”相关品类上具有技术、品牌等优势。

总体来看,随着市场变化,面包巨头都在调整自身战略。对于宾堡来说,愿意扩张总归是件好事。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如何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仍是其面临的挑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