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消费金融领域虽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信贷错配问题。AI技术助力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智能风控系统提升用户信贷额度,满足新市民、年轻人等群体的信贷需求,推动消费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消费金融领域虽经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错配问题,特别是新市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及新蓝领等群体,其信贷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光大银行与瞭望周刊社联合发布的《2024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指出,这些年轻客群是消费金融行业的潜在市场,应利用AI、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深入探索其消费习惯变迁,精准洞察其消费需求,并提供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基于智能实时交互式风控系统,花呗已进入“可互动”的新阶段。用户只需上传近20项不同种类的证书,就有机会提升花呗额度。这一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金融体验,也增强了消金机构的自主风控能力。部分用户表示,曾经辛苦获得的证书在提升额度时发挥了作用。

12月30日,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AI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主要聚焦于风控环节,解决了传统材料识别过程中模式单一、材料面窄、真伪难辨等痛点。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意味着消金机构的风控能力得到加强,也意味着金融消费者的服务效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愿提额”的热潮,年轻人在评论区纷纷许愿提升花呗额度。小红书上关于此话题的帖子高达66万条,许多用户表示成功提升了额度。蚂蚁消金首席风险官林嘉南指出,这反映了年轻人对信贷额度的诉求,但关键在于诉求是否合理、健康。

对于新入职场的年轻人、蓝领及灵活用工群体,他们可能面临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符合他们金融需求的产品不够充足;另一方面,许多金融产品的成本较高。蚂蚁消金推出的“小红花”智能实时交互式风控系统,旨在通过接纳更多种类的用户证书,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提升信任度。

该系统首批开放给职场新人群体,支持上传的职业类证书包括教师资格证、导游资格证等,语言类证书如托福、雅思等,以及荣誉类证书如奖学金等。这些证书能从侧面反映用户的职业偏好和兴趣爱好,有助于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的真实信用状况。

尽管我国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普惠金融供给仍显不足,特别是对于新市民、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及新蓝领等征信“白户”。他们面临融资条件受限、收入稳定性较差等问题,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在此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AI技术能识别多模态的材料,机器学习也让更多冷门证件被利用。

林嘉南表示,风控技术已进入实时化交互式阶段,数据实效性从动态到实时,数据属性从强金融属性到弱金融属性,数据来源从被动获取到主动交互。用户不仅可以提交材料提升额度,还可以主动调低额度,实现了额度的互动管理。

苏筱芮认为,AI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自主性,在自身额度及消费领域实现了主动管理,还推动了消费金融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