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5年关税调整:抗癌药等继续零关税
AI导读: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继续对治疗癌症、罕见病的药品实施零关税,并降低部分医疗物资进口关税。文章讨论了关税调整对药品市场的影响及如何尽快落实惠民政策。
每年岁末,我国均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及税目做出相应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于12月28日正式发布公告,详细阐述了2025年我国关税调整的具体方案。通过查阅公告的附表,我们发现,我国将继续对用于治疗癌症、罕见病的药品及其原料等实施零关税政策,并进一步降低了环硅酸锆钠、CAR-T肿瘤疗法所需病毒载体、外科植入用镍钛合金丝等关键医疗物资的进口关税。
自2018年5月1日起,中国已实施抗癌药等药品“零关税”政策超过六年。在此期间,多个地区、部门采取了包括医保准入谈判、省级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加速境外新药审批流程以及纳入医保等多项措施,以确保民众能够买得起、用得上“救命药”。
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高达4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达281万例,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2万人被诊断为癌症。让癌症患者尽早享受到进口抗癌药降税的福利,就意味着他们与死神的距离更远一些。尽管我国赋税政策的落实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但进口抗癌药降税后及时降价,才真正诠释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真谛。
针对进口抗癌药、罕见病药品及原料等实施的新政策,如何具体执行,亟待相关部门以“马上办”的精神,协同合作,确保进口抗癌药、罕见病药品及原料等降税降价的惠民政策能够尽早落地。
随着进口药品关税降低等优惠政策的实施,未来药品市场必将迎来重大变革。今年,国家对部分治疗癌症、罕见病的药品及原料等继续实施零关税政策,这无疑是一项深得民心的政策。然而,如何让这项惠民政策尽快发挥“药效”,则取决于药品定价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做好准备,确保患者在此次变革中获得实惠。在与跨国药企进行价格谈判时,应要求药企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有所准备,优化药品生产与供应链,确保供应量相对稳定,避免进口降价药品出现短缺;另一方面,要满足癌症、罕见病患者低价用药的需求,除了依靠市场调节外,还需理顺政府相关医疗保障职能,将分散于多个部门的医疗保障职能进行整合,统一药品管理,提升药品管理对政策变化的应对能力,确保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信息畅通及市场供求平衡。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采购”“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等三项综合措施,旨在堵塞药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利用政策漏洞牟利的可能,同时将患者使用抗癌、罕见病药品的费用降至最低。尽管进口抗癌、罕见病药品降税后及时降价的过程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但在“零关税”政策下,进口抗癌、罕见病药品及原料等降税后及时降价,既要有高效的工作机制,也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让国外最新、最优的抗癌和罕见病药品尽快进入国内医疗领域,既然任务明确,措施就应紧随其后,关键在于如何迅速落实这些惠民措施。让患者真正感受到进口抗癌、罕见病药品“零关税”所带来的实惠,这是最贴近民生、最便利民众的举措。
本版专栏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见解。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