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首张“草票”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发行,旨在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创新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成功发行全国首张“草票”,这一创新举措为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旨在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其市场化运作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全国草地总面积达26428.5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占21329.7万公顷。草原不仅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还承载着食品保障、生态涵养等多重功能与价值。近年来,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系统逐步恢复良性循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然而,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单一、政策创新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需持续探索创新路径,将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促进草原地区绿色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实践探索表明,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创新机制,集中运营自然资源资产,可有效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价值实现模式。例如,一些地方通过设立“森林生态银行”“水生态银行”等运营平台,解决自然资源资产“碎片化”问题,为生态资源指标交易、配额交易、产权交易及产品开发运营提供连片优质“资产包”,从而提升生态产品整体价值。通过改革产权制度、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平台等举措,将分散的草原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实现资源向资产、资产向资本的转化。

  集聚整合资源是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前提,而发展生态产业则是关键。依托草原优质生态资源,推进政策、科技、要素和主体集聚,打造草原生态产业全产业链,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可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加速生态产品增值变现。同时,通过培育生态观光、深度体验等新业态,开发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品牌是信誉与信用的集中体现。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草原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挖掘和提升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需注重挖掘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征和产业特色,塑造品牌独特性,确保稳定性,将绿色生态融入品牌价值。同时,提升品牌营销能力,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流通渠道,提高品牌传播声量。

  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整合、生态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等,需政府、企业、农牧民等多主体紧密合作、有效衔接。应构建市场、政府与社区相结合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社区资源整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同向合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