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交通物流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通过联网补网、运输模式创新、构建供应链生态、提升数智化水平等策略,以及注重保护从业者利益,来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交通物流作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关键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我国已构建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邮政快递网及世界级港口群,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大关。2023年,全国货运量高达556.8亿吨,邮政寄递业务量完成1625亿件,标志着我国交通物流运行质效正稳步上升。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需继续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以交通提质带动物流降本增效。

为完善交通网络,需加快联网补网强链,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深入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实施铁路货运网络工程,完善普速铁路网络和重载铁路,推进国家内河水系联通工程,持续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运”通道,并补齐城乡物流末端短板。

在运输模式上,应鼓励创新,深化结构调整,发展多式联运。例如,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进园区、进厂区,发展集装箱公铁、铁水联运,推进一单制、一箱制,打造稳定运行、品牌化的多式联运产品。

此外,构建供应链生态也是关键。我国制造业占比大,导致物流成本高昂。因此,需延伸服务链条,让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形成高效供应链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更高效地将生产和消费连接起来。

同时,提升数智化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字技术的高速度、透明化、可追溯、易交互等特点,能够弥补物流链的短板。应发展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在重点区域的示范应用,加快交通物流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构建供应链协同平台,整合物流各环节数据,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全链路管理。

与全社会物流成本相比,我国单纯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如公路运输中,每车公里成本比美国低24%、比日本低49%。因此,需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物流大市场,推进铁路货运市场化改革,促进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航空货运空域时刻资源的支持力度,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交通物流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过程中,还需注重保护相关从业者利益。货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服务业,开放时间早、从业人员多,是人民群众就业择业的重要领域。因此,需在运输服务、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深化改革平稳进行。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略有改编以增强可读性和SEO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