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助力民企发展
AI导读: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帮扶民企措施,界面新闻重启年度民企发展现状调研。国家层面密集发声,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规范涉企执法,打击侵犯企业权益行为,助力民企渡过难关。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编者按: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聚焦民营企业发展,提出系列帮扶措施,包括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并酝酿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此背景下,界面新闻与界面智库自2024年10月起重启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民企最新动态及政策法律诉求,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当前,民营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如“小过重罚”、“以罚代管”等趋利性执法问题频发,违法查扣冻事件亦屡见不鲜,加之企业内部腐败犯罪问题凸显,成为制约民企发展的重大障碍。为此,国家层面密集发声,最高检于2024年2月至12月间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央政治局会议及国家发改委亦多次强调规范涉企执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部署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意见,将规范行政检查作为明年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最高检严厉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纠正审判和执行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上半年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人数同比大幅上升。
专项行动期间,最高检对收集的1300余条线索进行逐一分析研判,并派出工作组赴多地督导办理重点案件。同时,最高检还发布了多批典型案例,关注涉民营企业司法权和行政权的适用问题,对权力非妥当适用进行纠正,以促使司法权和行政权行使主体更审慎地适用涉民营企业的权力。
武汉大学经济犯罪研究所所长陈金林指出,当前民营企业产权面临的侵犯主要分为横向侵权和纵向侵权两类,其中纵向侵权更为严重。他强调,“护企”关键在于规制与民营企业相关的公权力,应以产权保护为核心,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对于来自其他平等市场主体的横向侵权,应解决民营企业“有求不应”的问题。
陈金林还表示,民营企业处境的根本性改善最终要靠制度,期待“检察护企”在解决个案的同时,系统性分析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困境,形成制度改善建议,并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然而,法律监督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难题,如行政检察、民事检察工作存在短板弱项,行政检察工作成效与行政争议、行政申诉得不到有效解决形成反差。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赵军指出,立案难涉及公安机关查处经济犯罪案件的动力及立案机制,需强化共权力掌控者的答责机制。他强调,“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对执法司法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需加快完善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依法衔接。此外,行政检察协作机制亦需进一步完善,加强信息共享和案件移送等机制建设。
赵军表示,法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民营企业期望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法律监督和支持。只有当法律得到有效执行时,企业才能有稳定的经营环境。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