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推出增量政策,旨在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解读政策转变,提出“新三大工程”作为政策发力方向,并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

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增量政策的推出,旨在加强逆周期调节、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加大重点群体民生保障。在一系列增量政策的作用下,四季度经济出现了边际好转。

然而,当前中国内需依然偏弱,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居民就业增收压力犹存,消费谨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使得2025年的经济恢复仍需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风险,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深入解析了这些政策转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邢自强表示,政策转向旨在实现社会民生全面好转、地方政府良性运转以及物价和资产价格预期正循环。他预计,2025年显性财政赤字率将显著提升,政策将更加注重消费的重要性,并可能推出更大力度的超常规政策手段来打破低物价循环。他提出了“新三大工程”作为政策发力的方向,包括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充实社保体系和推动生育新政。

邢自强还指出,2025年美国特朗普上台后,其政策可能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中国企业已更有经验应对外部挑战,央行管理也更加游刃有余。他强调,中国应借鉴2018年的经验,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政策调整和改革的动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邢自强认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2025年的重要工作。他提出了三个值得关注的产业发展方向,包括AI应用、人形机器人的崛起和广泛使用以及绿色能源转型。这些领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经济专家解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