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船舶制造业作为海洋经济基石,正加速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技术创新、产能扩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正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同时,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强产业链布局,提升全球竞争力。

  船舶制造业作为海洋经济的基石,正驱动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速建设。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在技术革新与产能扩张上取得显著成果,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船舶等运输工具应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并持续实施智能航运等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为此,本期特邀专家围绕船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正从造船大国稳步迈向造船强国。从水力木船到钢铁船舶,再到巨型邮轮,造船业的技术进步不仅提升了海上航行的安全性与效率,更促进了全球贸易与文明的交流。世界造船中心的转移,从欧洲到日本、韩国,再到中国,每一次转变都是后发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例证。目前,中国造船业已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0%,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并连续14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高端装备领域,我国造船业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高端海洋工程装备顺利交付。特别是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深海勘探平台等大型、复杂、特种船舶领域,我国造船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此外,通过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我国在船舶修理和改造业务方面也形成了显著优势。

  在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方面,我国造船业同样取得了积极进展。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占国际市场份额的71.7%。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我国在船舶自动化驾驶、智能监控等领域积极布局,逐步实现船舶的智能化设计、建造与运营。预计到2027年,智能船舶市场规模将达到736亿元。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船舶工业紧跟绿色低碳发展大势,持续推进航运温室气体减排和船舶绿色化发展。通过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以及推动绿色船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我国在船舶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国已开发出LNG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等,部分船型已交付使用。同时,甲醇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在加速推进。

  在智能船舶建设方面,我国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近年来,随着智能船舶技术的持续突破和规模化应用,我国在智能机舱、遥控驾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智能集装箱商船、智能型无人系统科考母船等相继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船舶领域实现了全面突破。

  此外,我国造船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也日益完善。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我国能为造船业提供稳定的钢材供应。同时,在船舶配套行业领域,我国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能生产各类船用设备,包括动力设备、操纵设备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我国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提升,对外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然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也给我国造船业带来了挑战。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可能会造成航运路线变更、运输成本上升以及交付时间延长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船企正通过供应链管理优化、战略合作与多元化供应等措施,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稳定供应。同时,加大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投入,推动核心设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提升我国造船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