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关键词,资本市场通过加速政策落地、并购重组和融资等方式全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企业创新和长期发展。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贯穿2024年,新质生产力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到全国两会,再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展新质生产力均被作为重要议题进行部署。

资本市场作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平台,今年“1+N”政策加速落地,明确强调要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引导优质资源向该领域聚集。随着一年的时间流逝,人们不禁要问:相关政策如何推进实施?成效如何?未来资本市场又将如何继续推动这一进程?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抓手,也是重要的投资领域。他建议,未来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在引领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作用,通过资本与技术、数字的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

在并购重组市场,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的趋势明显。2024年,多项政策措施如“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相继出台,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据统计,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已出现近两千起并购事件,同比增长超过80%。其中,A股重大重组事项达209起,定增重组事项59起,交易总价值规模超过1.02万亿元。

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组的重点领域,超七成标的资产集中于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设备、机械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整合与跨界收购并行,中小型公司重组与行业巨头并购共存,成为本轮并购重组的显著特点。科创板还放宽了对标的企业的盈利要求和估值要求,以更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在融资方面,监管部门也有意将资源向科技创新倾斜。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今年以来A股共有97家公司首发上市,总融资规模达624.84亿元,其中专精特新制造企业占比接近七成。近期,西安奕材在科创板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债券市场也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市场已发行525只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5%。其中,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是当前科创债的发行主力,而科创债的募资用途则更加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和产业转型发展。

在二级市场的全力支持下,一级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活跃。新能源行业投资金额维持较高水平,而人工智能产业也受到投资机构的热捧。此外,上市公司质量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

一方面,监管层不断强调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并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另一方面,对于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也进行了从严从重处罚,以维护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需要大规模、长周期、高风险的投资支持。而耐心资本正可以满足这一需求,为技术创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培育提供稳定的资本支持,助力企业创新和长期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