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经开区引领工业转型升级,打造智造高地
AI导读:
新津经开区通过实施“工业强区”一号工程,推动园区重塑和工业转型升级,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全新产业发展格局。绿色食品、新能源和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显著增长,成为拉动整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随着全国多地城市深化“抓园区就是抓产业”的理念,一场以园区重塑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在这场变革中,成都新津区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摇篮”,正以“升级”后的新津经开区为核心,引领着区域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新津区通过实施“工业强区”一号工程,将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主引擎。党政代表团积极前往东部城市学习产业园区运营管理经验,探索建立长效联系协作机制,为新津经开区的新一轮升级提供模式参考和智力支持。2024年,新津更是将工业强区作为“一号工程”,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中提质和动力焕新。
在新津“3+2+N”的现代产业体系构架中,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突破百亿级别,新型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也形成了新的增长点。载体提能方面,新津经开区通过重塑载体、提升能级,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天府创智湾等重要“园中园”已成为新津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学界认为,开发区的优化提能将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载体支撑。新津经开区经过调位扩区、优化整合后,总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各类产业资源更加集中地向园区涌入,形成了全区聚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新的园区架构下,新津连点成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格局愈发清晰。
在园区调整背后,新津产业已踏上新的发展阶段。绿色食品、新能源和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实现显著增长,成为拉动整体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新能源产业供应链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展示了新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链式反应”,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签下订单、开拓市场。
在“增量”的基础上,新津制造业还实现了“提质”。新津时代、方鑫冷轧等企业通过产线改造和设备升级,实现了稳产增产和年产值的大幅提升。此外,新津还通过“服务增效”,实现园区和产业的“同频共振”。园区放权赋能、完善企业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建立减负放权赋能“三张清单”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新津还正在搭建一套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的“工业强区体制机制”,包括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机制和新赛道主动发现、前瞻遴选、跟踪评估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为新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保障。中材科技、中德铝业等企业在新津的帮助下,成功转型并实现了新的增长。
随着新津“立园满园”号角的吹响,这个以产业为导向的城市IP正再度焕发出“智造高地”的新光彩,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之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