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行规定》实施周年:企业数据资产化浪潮席卷全国
AI导读: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一周年,企业数据资产化浪潮席卷全国,数据资产入表阵营扩大,部分公司已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路径,但仍面临价值评估挑战。
到2025年1月1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满一周年。在这一年里,全国企业积极响应,数据资产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众多上市公司更是将数据资产视为提升竞争力的新引擎,用于优化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及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指出,企业应把握大数据时代机遇,金融机构则需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参与数据资产评估机制,支持创新型企业。如此,企业才能实现从“数据知产”到“数据资产”的升级。
数据资产入表阵营显著扩大,从一季度18家先锋企业迅速增至三季度56家,涵盖软件、交通、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国华表示,这一增长反映了企业对数据价值的深化认知和实践探索。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暂行规定》的实施,更多企业开始重视内部数据治理和管理。广电运通集团则在数据资产入表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完成存货数据资产入表,并推动子公司数据资源入表,探索数据资源资产化、价值化路径。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数据资产规模上处于前列,成为领航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亦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数据资产入表彰显价值。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主任杨茜茜指出,数据资产入表有助于优化财务报表结构,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民营上市公司同样表现不俗,一季度数据资产入表企业占比仅四分之一,三季度已升至三分之一。中国电子数据要素研究院数据资产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岩表示,2024年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探索逐渐深入,成本项识别与计量策略谨慎,有效反映了企业真实情况。
在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进程中,部分先锋企业已开始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融资等金融路径。将数据列入资产负债表核算,获得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并在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或与金融机构合作质押数据资产获取资金支持,已成为重要驱动力。深圳数据交易所高级战略研究员李颖表示,未来金融市场与数据要素市场将双向赋能,催生新金融业态。
以神州数码集团为例,其将数据产品纳入财务报表后,获得深数所数据上市证书,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为其提供3000万元授信额度,并完成数据资产质押登记。尽管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前景广阔,但仍面临挑战。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金鑫表示,数据资产价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准确量化,评估难度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