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草票”发行,探索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AI导读:
全国首张“草票”在内蒙古发行,旨在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通过创新机制、集聚整合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品牌,探索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成功签约并发行了全国首张“草票”,这一创新举措为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草票”旨在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显示,全国草地总面积达到26428.5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占21329.7万公顷。草原不仅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还承载着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及健康养老等多重功能和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的持续加大,草原生态系统正逐步恢复良性循环,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然而,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单一、政策创新不足、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如搭建资产运营管理平台,集中自然资源资产并进行整体运营,以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并推动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通过改革产权制度、创新机制等措施,将分散的草原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从而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通道。
在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集聚整合资源是前提,发展生态产业是关键。依托草原优质生态资源,推进政策、科技、要素和主体的集聚,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的草原生态产业全产业链。同时,开发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如滑草滑沙、星空露营、低空飞行旅游等,突出草原生态旅游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提高产业的持久吸引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品牌是信誉与信用的集中体现,也是草原生态产品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培育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竞争力、发展力、影响力、带动力的草原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挖掘和提升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在品牌培育过程中,应注重挖掘资源优势、历史人文特征和产业特色,塑造品牌的独特性,并提升品牌营销能力,通过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流通渠道等,提高品牌传播声量。
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资源整合、生态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等,需要政府、企业、农牧民等多主体紧密合作、有效衔接。应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机社区相结合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政府在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发挥社区在资源整合、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形成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同向合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