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资本市场年末迎来大扫除,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等问题被监管部门揪出并处罚。此次行动不仅针对上市公司本身,还将违规的中介机构和实际控制人纳入追责范围。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传递出明确信号:资本市场不是“割韭菜”的地方,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

  □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随着年末的临近,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雷区大扫除”行动。多家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被监管部门揪出,并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仅在12月27日和28日两天内,就有14家公司接到了警示或处罚通知;而在此前一周内,更有22家上市公司“中招”。这些违规行为涵盖了从虚增利润、未披露重大事项,到审计机构玩忽职守等多个方面,让市场为之震惊。

  在此次“严打”行动中,一些财务造假的典型案例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例如,ST恒久三年内虚增利润幅度最高达123%,其公布的业绩几乎全是虚构的。而ST智知则三年虚增营收10个亿,净利润“凭空”多出1.3亿,堪称造假界的“戏精”。更为离谱的是,*ST卓朗连续五年虚构收入,通过“自买自卖”的方式将账目做得漂漂亮亮,但最终仍被监管部门一一揭露。

  这些企业的行为无疑是对市场规则的公然践踏。他们或许认为,只要账目做得漂亮,监管部门就难以发现其造假行为;或者认为,一旦捞到钱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无需承担任何后果。然而,这种想法无疑是极其幼稚和危险的。监管部门对于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任何试图挑战市场规则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监管行动不仅针对上市公司本身,还将违规的中介机构和实际控制人一并纳入追责范围。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因对财报审计不尽责而接到了警示函;一些董监高和实控人更是直接被市场禁入。此外,即使已经退市的公司也未能逃脱惩罚。左江退和三盛退等退市公司因违规事实被一一清算清楚,罚款一分不少,甚至有人被终身市场禁入。

  从严监管无疑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减少市场上的歪风邪气。今年以来,监管部门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对准问题下狠手。年初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就明确提出了严打财务造假、恶意规避退市等行为的要求。一整年下来,证监会查办了近500起案件,罚没金额超过85亿元,比去年全年还多,堪称“扫雷”式执法。

  这些举措传递出的信号十分明确:资本市场不是“割韭菜”的地方,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此次年末罚单的密集落地,更是对那些心存侥幸的人敲响了警钟。只有企业守规矩、中介别糊弄、投资者保持警惕,市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当然,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能仅靠罚单来维持,更重要的是要普及和执行规则意识。上市公司必须牢记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底线,任何违反这一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中介机构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别再当“甩手掌柜”,签字就得负责。投资者则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那些“成绩太好看”的公司保持警惕。

  展望未来,希望这次风暴过后能让更多企业和机构意识到:资本市场不是游乐场,规矩是用来守的而不是用来踩的。每一份财报背后都承载着投资者的信任与期待。对于那些心存侥幸的企业来说,最好趁早打消违法违规的念头,以免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