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的投资前景,指出AI产业链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并提供了相关投资建议。

1、AI产业链投资升温

核心逻辑:AI产业链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关注,企业加大投资与布局力度

近期,人工智能产业链概念股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行业整体景气度不断攀升,相关公司纷纷加大对AI领域的投资和布局。例如,协创数据及其子公司奥佳软件与上海张江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算力生态打造和AI智能体应用创新;炬芯科技计划使用超募资金建设新一代端侧AI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宏景科技则签署了多份算力服务重大合同,总金额超过13亿元。

自ChatGPT爆火以来,人工智能的热烈讨论一直持续不断。国内大模型市场已从拼参数的“百模大战”转向拼落地、拼应用的新阶段,众多行业都在积极拥抱AI技术。

中信证券:字节跳动坚定投入AI领域,有望引领产业发展。以豆包为代表的国产模型能力快速提升,生态加速繁荣。建议关注AI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重点包括:(1)AI算力:随着AI应用的加速落地,推理端算力需求增加;(2)AI Infra:模型场景化与行业化发展催生数据服务和模型平台需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3)AI应用: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Agent等应用形式有望加速落地,带动办公、教育等领域公司加速兑现业绩弹性。

华西证券:AI的商业逻辑有望形成闭环,AI终端成为流量入口,大模型厂商有望通过端侧流量增长实现Token收费,收入增长带动资本性支出加大。受益标的包括大模型推理侧的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以及AI+眼镜、AI+耳机、AI+玩具、AI+SOC、AI+存储等领域的多家公司。

2、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

核心逻辑:人形机器人产品取得新进展,商业化进程加快,量产元年即将到来

近期,海内外多个人形机器人产品取得新进展,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成都造”人形机器人“天行者”,成为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此外,广汽集团、Figure公司、特斯拉等也相继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新品或升级版本。

长城证券: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正处于从“0-1”向商业化落地“1”的加速推进阶段,入局者大量增加,大厂入局趋势明显。看好人形机器人作为通用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方向之一,商业化进程在政策驱动下不断加快,有望迎接2025年量产元年的到来。建议关注执行器总成、丝杠、减速器、灵巧手、传感器、电机等环节的相关标的。

3、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新机遇

核心逻辑: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亮相,推动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近日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进行座谈,了解低空经济典型场景应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推动低空基础设施有序规划建设。这表明低空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招商证券:新基建是刺激经济的重要抓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方向,预计年底及明年支持政策将持续落地,催化产业发展和市场热度。建议关注宗申动力、万丰奥威等相关标的。

西部证券:中国电科发布的《2024低空航行系统白皮书》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建议关注地面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莱斯信息、四创电子等公司,以及eVTOL及无人飞行器制造环节的航天电子、光威复材等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略有删改以保持内容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