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船舶制造业作为海洋经济关键行业,受益于连续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支持,同时恰逢行业周期上升阶段。旧船更换需求释放、全球船厂整合、新造船价格上涨及国内船厂全球份额扩大等因素,共同推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继连续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后,船舶制造业作为海洋经济的核心板块,正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重利好的发展契机。国内船舶制造行业不仅获得了政策扶持,更恰逢行业周期的上升阶段,政策与周期的双重驱动使其前景更加明朗。

回顾历史,自1886年至2020年,全球船舶行业已历经六轮大周期,平均每轮周期约20年,与船舶的平均使用寿命相吻合。当前,全球船队正面临旧船更换的高峰期,据国金证券研报,全球船队船龄自2013年起持续上升,至2023年,平均船龄已达22年,未来旧船拆解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替换需求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全球船厂自2008年起加速整合,活跃船厂数量大幅下降,产能逐渐出清,中国船厂亦不例外。然而,在行业供需双重驱动下,造船行业自2021年起进入景气周期,且景气度有望在未来两年延续。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及手持订单量均实现同比增长,行业前景向好。

新造船价格是衡量行业周期变动的重要指标。据招商证券研报数据,新造船价格指数自2020年11月低点至2024年10月上涨47个月,涨幅52%,与历史周期相比,新造船价格在未来两年仍有望延续上涨趋势。

在市场份额方面,中国船厂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2024年1至9月,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占全球份额的70%,手持新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7%,均创历史新高。此外,国内造船企业原材料成本近3年持续下降,毛利率持续提升,未来有望迎来业绩的释放。

受行业景气度提升影响,国内造船相关企业盈利状况显著改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等企业的毛利率及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造船企业的股价则与新造船价格、新接订单情况密切相关,当前行业正经历“量价齐升”,未来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在政策与行业周期双重共振的背景下,国内船舶制造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从行业周期、市场份额还是企业盈利状况来看,造船行业都将成为2025年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