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IPO熊市来临,保代过剩问题凸显
AI导读:
投行IPO市场遇冷,企业上会数量锐减,保代人数过剩问题凸显。IPO承销保荐业务萎缩,投行裁员降薪情况加剧。本文分析了投行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
一方面是春节后IPO市场冷清,企业上会数量锐减,另一方面是投行保代人数过剩,IPO熊市悄然来临。然而,从2018至2023年,投行却经历了一轮最长的IPO牛市。
数据表明,投行保代人数已达8700人,是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时的2.29倍,更是2004年推行证券保荐制度时的14.29倍。具体来看,头部券商保代人数较多,其中,中信证券(628人)、中信建投(594人)、中金公司(521人)、海通证券(419人)、华泰联合(409人)位列前五。
与此同时,IPO保荐承销市场却正在萎缩。在“827新政”推行的近7个月里,IPO承销保荐业务明显萎缩,上市公司数量不足百家,94家企业上市募资193.16亿元,同比减少134家,募资同比下降53.29%。
保代分化现象也十分显著,8700名保代中,有4257人无保代项目,占比达50.52%;而仅有250名保代的保荐项目数量达到10个及以上。有投行人士指出,投行牛市时期,各家储备的保代过多。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投行项目减少,保代人员过剩问题更加凸显。项目与收入锐减,迫使不少券商降低人力成本。自去年三四季度开始,部分券商已经着手裁员与降薪,有投行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投行裁员降薪的情况将会更多。
不过,对于“某头部投行裁员三四成”的传闻,显然言过其实。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投行团队裁员三四成是正常情况,但整个投行团队裁掉三四成的情况并不存在。
目前,大部分投行都在艰难维持,亏损的投行不在少数,但裁员也会相对审慎。毕竟,培养一名相对成熟的保代周期很长,券商对这类人才也会相对珍惜。
被裁员的保代出路何在?一方面,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投行,这是最佳出路;另一方面,转向一级市场也是一个选择,但鉴于二级市场不佳,传导至一级市场同样困难,因此并非优选;此外,担任拟上市公司董秘也是出路之一,但缺点是难以再回金融行业。
对于投行而言,每次大环境的变化,都会引发全行业的洗牌。中小券商面临的压力往往更大,是否存在逆势突围的可能?受访投行人士认为,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下,行业黑马难以出现。
保代进入人才过剩时代
保代人数的增长变迁,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4年至2019年,该阶段保代人数增长缓慢。2004年,我国资本市场实施证券保荐制度,彼时保代人数仅有609人,2019年底保代人数有3806人,15年内增员3197人。第二阶段是2020年至今,保代人数激增,特别是2020年,年末保代人数为6393人,较前一年增2587人,增幅为67.97%。至2023年3月12日,保荐代表人数已多达8700人,相较2019年增加4894人,增幅达128.59%。
从保代人数分布来看,人数排名前十的券商在全行业占比达47.79%。其中,中信证券保代人数最多,为628人,行业占比达7.22%;中信建投紧随其后,保代人数为594人;中金公司保代人数也高达521人;“投行黑马”民生证券保代人数为330人。其他保代人数较多的还包括海通证券(419人)、华泰联合(409人)、国泰君安(354人)、国信证券(322人)、国金证券(299人)、申万宏源承销保荐(282人)。相比之下,16家券商的保代人数仅是个位数,这16家保代人数之和仅有96人。
保代整体难以“温饱”
在投行人员急速扩张后,IPO保荐承销业务却遭遇“熊市”。特别是自“827新政”阶段性收紧IPO以来,IPO保荐承销业务数量显著下滑。统计显示,自2023年8月27日至2024年3月12日,共计94家公司发行上市,募资总额为193.16亿元,同比减少134家,募资同比减少220.4亿元,降幅达53.29%。今年以来的IPO数据更为惨淡,沪深京三家交易所今年新增申报企业仍仅1家,同比减少8家;上市22家,同比减少25家,上市募资194.5亿元,同比减少228.57亿元,降幅达54.03%。
在严监管之下,IPO撤否情形增多。2024年以来,已公布终止审查(撤材料+否决/终止注册)企业66家。保代整体难以“温饱”,目前,8700名保代中,仅有250人保荐项目数量达到10个及以上,占比仅2.87%;而保荐项目为0的保代有4257人,占比为50.52%;保荐1到5个项目的保代有3286人,占比38.99%;保荐项目数量在5到10个的保代有713人,占比为8.46%。
下半年投行裁员降薪将加剧
投行业务大环境不佳,项目减少,收入降低,加之保代数量过多,投行运营成本承压。降本成为投行当前的主要选择。有资深投行人士透露,去年三四季度,已有券商开始对投行条线裁员。2024年下半年投行大环境预期难改,投行裁员降薪情况将会更加突出。其中,降薪主要出现在头部投行,因为头部券商保代起薪高,甚至超过行业的三四倍,因此首当其冲被降薪。中小投行保代由于起薪低暂时少有降薪,但是会考核团队,达不到要求的就会降级,同等于降薪。
与此同时,在投行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头部投行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中小券商下滑比较明显。特别是中小券商以中小项目为主,这类项目撤否率高,生存环境更加堪忧。至于再融资以及并购重组业务能否成为投行出路,显然并不乐观。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