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将成倍提高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覆盖面,对违法违规线索加大查处力度。A股在审企业数量众多,将接受更高比例的现场检查。发行上市制度或将迎来进一步调整完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圆满闭幕。会议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将成倍提高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对违法违规线索加大查处力度,以此倒逼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高申报质量和执业水平。

截至3月11日,A股排队在审企业合计635家,其中创业板、科创板、沪深主板和北交所分别为217家、96家、207家和115家。剔除已过会和提交注册企业后,最新排队未上会公司合计407家,这些企业中将有更高比例被抽中接受监管层的现场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以来,监管层已进行了13轮现场检查,合计99家企业被抽中,其中近六成企业终止了IPO进程。截至目前,“中签”企业中仅有15家成功上市,通关率仅为15.2%。例如,2024年首例因现场检查导致IPO告败的企业是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现场检查近年来在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执业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监管层对“一查就撤”现象进行了严厉打击,修订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强化“申报即担责”原则。

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他还透露,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回应投资者的关切。

此外,证监会主席吴清还强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当前,发行上市制度或将迎来进一步调整完善,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发行上市制度需要进一步明确审核标准,明晰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的针对性考虑,鼓励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潜力的高质量企业上市,并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