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迫在眉睫,多位人大代表呼吁加快进程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仅于2003年大修,随着经济转型深化,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期间呼吁加快修订进程,以满足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
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法》仅在2003年经历了一次大修。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化,人民银行的履职环境、政策目标及工具手段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已迫在眉睫。
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快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响应中央金融改革部署,满足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需求。他们认为,现行法律已难以适应新时期人民银行的履职要求,必须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进行修订。
人民银行曾在2020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旨在落实金融改革部署,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符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指出,2003年的修订版本已无法适应当前人民银行的履职需求。
为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代表们认为修订法律是落实人民银行新职责要求的必要手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林建华建议,应建立健全党管金融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
金鹏辉建议将“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写入立法目的,并完善人民银行履行职责的相关规定。林建华则强调,健全人民银行的履职手段需要完善检查监督和监管措施,加大对金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增强中央银行的财务实力。
随着近年来经济金融形势的重大变化,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张,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然而,金融风险交叉传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需进一步疏通。金鹏辉认为,当前法律缺乏人民银行履职工具和手段的规定,未体现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多位代表强调,应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在完善金融稳定职责及手段方面,金鹏辉建议明确人民银行监测和评估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健性情况,并制定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业运行规则。
随着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基础条件和时机逐渐成熟,多位代表呼吁提高立法前瞻性,完善人民币管理规定,重点关注数字货币发行与虚拟货币风险。林建华认为,应积极回应数字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法定数字货币的需求,在修订法律中提高立法前瞻性,完善数字人民币顶层设计,并防范虚拟货币风险。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