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通胀数据缓和下,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升值,吸引外资超百亿净流入A股,主要指数大涨,海外资金有望持续回流。

在美国通胀数据缓和的背景下,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减弱,导致美元指数近期持续走弱,而人民币等货币则由贬值转向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走势,以及A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共同吸引了外资超百亿的净流入。

据数据显示,7月13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金额近136亿元,创下今年1月底以来的单日净买入新高。在外资回流的推动下,A股主要指数今日表现强劲,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均涨幅超过1%。港股市场同样表现出色,恒生指数涨幅超过2%,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是超过3%。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在美联储持续快速加息以及中国经济复苏低于预期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导致外资从新兴市场流出。然而,随着6月份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元指数持续回落,加之通胀数据的缓和进一步减弱了美联储加息的预期,美元指数近期跌幅较大。在此背景下,外资开始逐渐回流A股和港股等新兴市场。

7月13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金额达到135.85亿元,扭转了近一段时间净买入放缓的趋势。这一净买入金额创下今年1月30日以来的单日净买入新高。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走强也为外资的流入提供了有力支撑。7月12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涨近500基点,一举升破多道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在7月12日上涨近100基点,7月13日再涨超300点,创下6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企稳的预期有助于提升以股票为代表的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吸引力。此外,经过前期的持续调整后,A股和港股的估值已经变得更具吸引力。回顾以往,北向资金的动向多数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关。例如,自2022年10月底开始,美元见顶回落,人民币持续走强3个月,北向资金也持续大买3个月。而自今年2月份开始,美元指数再次走强,北向资金净买入趋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单日超百亿净流出现象。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由于部分具备行业发展成熟、在产业链上会给溢价的企业经过市场回调后获得更高利润,这些企业在公司财务上拥有持续且稳定的ROE,因此在回调后逐渐显现出性价比。这也是北向资金大幅买入的原因之一。此外,今年6月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美元指数再次走弱,外资似乎嗅到了什么信号,再次连续大幅净流入A股。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外部加息暂缓的环境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海外资金有望持续回流。在国内经济修复以及美联储加息暂缓的环境下,市场下行空间较上行空间有限。而更多的上涨量能需要宽信用和宽货币的支撑。A股和港股的估值吸引力预示市场存在修复空间。与此同时,国内降息预期以及外部加息暂缓的环境也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

高盛近期发表观点称,中国经济的周期性增长在下半年有望得到增强。高盛预测中国企业第二季度盈利将增长23%,全年盈利有望增长14%。此外,高盛统计数据显示,投资于中国市场的海外基金目前对中国股市处于低配状态。如果政策利好使得情绪周期改善,这些海外基金可能会变成增量买家。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郗朋表示,6月央行已调降短期利率,利好股票市场。而在海外,欧元区加息,美国“按兵不动”,美债收益率筑顶,美元将趋势走软。在此背景下,预计北向资金将稳步持续流入。此外,7月底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或成为宏观政策调整指导的重要窗口,预计将有更多支持性措施推出。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银河证券研报指出,二季度以来随着积压订单和需求释放,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但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下,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开启经济复苏的第二阶段,为恢复性增长迈向扩张性增长奠定良好基础。银河证券研究认为,A股市场正处于周期更替的“蕴新”时刻,加之政策面催化,2023年下半年仍处于布局时点。

东吴证券表示,当前汇率水平已充分反映美联储加息预期,预计人民币汇率贬值行情已进入尾声。政策窗口期将至叠加汇率企稳,北向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值得期待,有望提振资金面整体信心。在外资回流新兴市场的背景下,A股和港股等表现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