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上市银行定增行为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关注。某上市银行下调募资规模引发投资者质疑,并引发对上市银行频繁定增行为的不满。上市银行应审慎进行定增,兼顾公司需求和投资者感受。

  近期,上市银行的定向增发(定增)行为再度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某上市银行最近发布公告,计划向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25亿元,旨在补充资本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公告发布的次日,该行迅速将募资规模下调至80亿元。

  这一调整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广泛质疑。一方面,单次定增125亿元的规模相当庞大,投资者质疑这是否真正基于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募资规模在短短一夜之间减少了45亿元,这种随意性的调整让投资者质疑该行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资金。

  实际上,此次定增引发质疑的背后,是部分投资者对上市银行频繁定增行为的长期不满。近年来,上市银行因高比例分红而受到市场瞩目,投资者对此表示赞赏。然而,一些上市银行虽然在分红上表现慷慨,但随后却通过大额定增等方式“回流”资金,使得分红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鉴于上述现象,上市银行在进行定增时应更加审慎。定增规模的设定应严谨,频次应合理,既要考虑公司的良性发展需求,也要兼顾投资者的感受,避免因随意定增而损害投资者的信任。

  首先,随意定增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信心。近年来,银行股大面积“破净”,这对上市银行通过二级市场融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股价长期低迷降低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上市银行的融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银行股价“破净”使得定增陷入困境:如果进行定增,可能面临股权稀释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定增,则可能面临资本充足率下降的挑战。因此,上市银行应积极维护投资者信心,推动股价良性上涨,避免因随意定增而被投资者抛弃。

  其次,随意定增也不利于上市银行优化其融资渠道。目前,上市银行补充资本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利润转增、定增、配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其中,利润转增、定增和配股是较为优质的资本补充方式,可以补充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且不会带来负债压力。然而,利润转增受利润规模和增速等因素的限制,补充资本的速度较慢;而定增和配股则能更直接、显著地补充资本,这也是近年来上市银行频繁进行定增的重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定增和配股的效果也受到二级市场股价的影响。因此,随意定增不利于上市银行的市值管理,也不利于其优化融资渠道。

  总之,资本金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基石,而定增则是其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因此,上市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投资者的反馈等客观因素,合理安排定增的规模和频次,以实现长远稳健的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